涉购物卡诈骗花样多 检察官:发生支付才可辨真假
郭山泽/漫画
当面交易时明明查询到购物卡是满额卡,用于实际消费时却发现变成了一张零余额空卡。购物卡从未离手,缘何从真卡变成了假卡?近日,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对该院近三年来办理的涉购物卡类刑事案件进行分析,发现犯罪嫌疑人利用购物卡实施诈骗犯罪花样繁多,令人防不胜防。
换卡交易圈:等价换卡换回假卡
“北京永辉超市购物卡,想换物美(超市)或家乐福(超市)卡。都是今年的卡,因为永辉离家太远,所以想换成离家近的物美或家乐福卡。”8月17日,北京海淀网友“于小小”在“58同城”社交网站上,发帖表示欲等价置换购物卡。
记者看到,在“58同城”网站“二手物品交换”栏目下,类似的等价换卡网帖不在少数,涉及超市购物卡、商场购物卡、蛋糕店购物卡等。
西城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赵文胜介绍说,消费者手中的购物卡大多数都是来自单位福利、他人赠送等非自愿购买途径,发卡商家也很少提供现金回收购物卡业务,因此就产生了“换卡交易圈”和“收卡交易圈”,从而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西城区检察院分析发现,利用“换卡交易圈”实施诈骗,主要表现为以等价换卡为由,用假卡骗换真卡。就在不久前,该院以涉嫌诈骗罪对常某提起公诉。打着等价换卡的旗号,常某以假购物卡向17名被害人骗取了价值2.17万元的真购物卡。
2013年8月15日,曹某在赶集网上发布信息,希望用手里闲置的稻香村购物卡等值交换超市购物卡。就在当天,常某给曹某打来电话,表示想用自己手里面值均是1000元的沃尔玛超市购物卡和家乐福超市购物卡,等价交换曹某手中的稻香村购物卡。两人相约于当天下午4点见面交易。见面后,常某给了曹某两张面值各1000元的购物卡。曹某当场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上网查询了卡内余额,查到两张卡的余额均为1000元。随后,曹某将等价的稻香村购物卡交给对方。
令曹某意想不到的是,4天后,当他拿着置换来的家乐福卡去超市购物时,却被超市收银员告知无法使用。经查询,曹某换来的沃尔玛超市购物卡的余额也是0。
原来,常某通过网络找到一个办卡人,以每张1元的价格订购了300张假购物卡。而这些假购物卡上的卡号,来自常某手上的4张真购物卡。因此,当被害人以查询卡号的方式验证卡片真伪时,根本发现不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收卡交易圈:骗倒“黄牛”
提到购物卡诈骗,一般人都会联想到专门倒卖购物卡的“黄牛”。赵文胜告诉记者,“黄牛”利用购物卡实施诈骗,其犯罪手法类似于等价换卡犯罪。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常人看来甚是精明的“黄牛”,有的却也成为了购物卡诈骗的被害人。
2013年5月底的一个下午,2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陈某在京客隆超市办理了4张100元的购物卡。在登记信息时,她故意使用了假名字、假手机号和假身份证信息。办完卡后,陈某迅速在超市内购物,将卡里的钱全部花光。随后,她用红色水笔在这4张卡和之前就有的3张零余额卡上,写下“1000、2016.5.6”等字样。
接着,陈某拿着这7张卡来到庄胜崇光百货商场门口,找到一个收购物卡的“黄牛”,以6440元的价格,把面值总额为7000元的零余额空卡卖给了对方。收卡的“黄牛”并没有当场查询卡上的余额,因为京客隆超市的购物卡只能到超市内查询,而附近并没有京客隆超市。在“黄牛”的要求下,陈某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随后,陈某迅速离去,并关闭了手机。
陈某以同样的手段实施诈骗5起,涉案金额3万余元。日前,陈某因涉嫌诈骗罪被该院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购物卡只能发生支付才可辨真假
犯罪分子针对购物卡实施诈骗为何屡次得手?赵文胜表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购物卡只有在商场或超市发生实际支付时,才能分辨真假,“购物卡的这一特点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
利用购物卡实施诈骗犯罪,犯罪嫌疑人往往会选择远离购物卡发行商家的地点进行交易,给被害人造成无法当场进行支付验证的困难。陈某之所以选择在庄胜崇光百货商场门口进行交易,最主要的原因是该商场附近并没有京客隆超市。
当被害人无法进行支付验证时,上网查询卡号成为交易双方一致认同的检验方法。正因为如此,犯罪嫌疑人往往使用真卡卡号伪造购物卡,致使被害人只有在发生实际支付时才能发现受骗。常某正是采用了这一手法,且屡试不爽。
因此,检察官建议,为防止上当受骗,消费者在发生购物卡相关交换、交易时,务必进行现场支付验证。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购物卡的规范管理,尤其是规范退卡及回收制度,缩小通过兑现、换卡进行犯罪的空间。此外,还要加大对“黄牛”倒卖行为的打击力度。公安、工商执法等部门应共同出台操作性高、针对性强的管理办法,从商业监管、社会治安防控等多个角度,共同遏制“黄牛”倒卡、换卡引发的刑事案件。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