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琼山区3贫困户不甘贫困,决意用勤劳双手改变命运 “贫不可怕,但心不能穷!”

12.11.2016  10:03

  ■ 本报记者 侯小健 通讯员 林先锋

  为尽早脱贫,李明新采取“多条腿”走路,实行种养并举;为做大养猪业,张德昌和养猪老板“”来了两头大母猪;为摘掉贫帽,符永俊早出晚归,用心养好政府帮扶的3头牛和50只鹅……李明新、张德昌和符永俊,是海口市琼山区因灾、因病、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尽管类型不同,但他们有个共同点:不甘贫困,坚定信心,勇于脱贫。

  “贫不可怕,但心不能穷!”这,就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

  种养并举尽快脱贫

  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新瑞村委会五车上村贫困户李明新把猪圈当成了自己的家,晚上住在猪圈旁的一间小屋内守护。他把猪崽视为宝贝,每天清晨6时多就起床给猪崽喂食,清洗猪圈、消毒,在他的精心照料下,10多只猪崽长得壮壮实实。

  “政府给我们这么大的扶持,不精心饲养说不过去。”李明新感慨地说。

  李明新一家5口人。2010年他驾驶的农用车在路上因刮伤人致死,他为此赔偿了19万元,这对他家来说,是致命一击。

  因缺乏资金发展生产, 李明新一家生活窘迫。

  李明新心里盘算着,如何靠养猪改变命运。今年下半年,区、镇政府以及区委宣传部等帮扶单位多方筹资,支持李明新在离家800米处盖起了60平方米猪圈,给他送来15只猪崽,并出资2万元购买10只羊,让他加入养羊合作社,每年可分红6000元。不久前,镇政府出资7000元,他自筹2000元,购买了一部农用三轮车。

  李明新表示,他还准备自筹资金再买两头母猪,在自家承包地再扩种200株胡椒。“种养并举,才能尽快脱贫。

  100元“”来两头母猪

  每天凌晨3时多,甲子镇大同村委会加朝村贫困户张德昌便骑车来到镇上,跟着环卫车清运垃圾,一直忙到10时,才匆匆赶回家里给家里的数十头猪喂食。

  今年44岁的张德昌一家5口人,母亲和爱人均为残疾人,全家仅有他一个劳力,是典型的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一直以来,他主要靠领低保过活。

  今年6月,镇政府给他送来10头猪苗和一头牛,张德昌对此十分感激。

  村委会干部谢家美说,张德昌很能吃苦,一个家主要靠他支撑。谢家美还给我们讲述了张德昌花100元“借猪”的故事。

  原来,张德昌为了做大养猪规模,今年7月,他和镇上的一养猪老板“”来两头母猪,当时只付了100元。老板见他既诚实又勤劳,便答应支持他。

  如今,张德昌养了3头母猪,18头肉猪(每头重约200斤)。前两天,一头母猪产了12只猪崽,这可把张德昌乐坏了。另外两头母猪不久也将产崽。

  “为了脱贫,张德昌每天起早贪黑忙碌,为减少养猪饲料成本开支,他自己还种了几亩地瓜。”谢家美说。鉴于张德昌生活困难,去年,镇政府还聘他为镇环卫队环卫工,月收入1400多元。

  “鹅俊”的脱贫梦

  “哩哩哩……”随着云龙镇长泰村委会木西村民小组贫困户符永俊一阵叫唤声,50只硕大的白鹅在水中扑闪着翅膀,从远处的水田里游过来。看着眼前一只只健壮的鹅,符永俊脸上溢满笑容。符永俊是该村唯一养鹅的农户,村民都称他为 “鹅俊”。

  “这些鹅养了4个多月,现有7斤多重,不久就能卖了。”符永俊心里喜滋滋的。

  年过5旬的符永俊,平时只能打零工获取微薄收入,人年均收入仅1700多元,孩子的学费成为家中沉重的负担。

  今年上半年,镇政府为符永俊帮扶了3头牛和50只鹅苗,并建起了牛舍。每年还为其孩子提供近万元的资助。

  “他们一家对政府帮扶心怀感恩,脱贫意愿强烈,很能吃苦。”扶贫联系人、镇人大主席王光磊对 “鹅俊”大加点赞。

  (本报海口11月11日讯)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给企业最直接的获得感
  “尊敬的纳税人,截至2019年7月申报期,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