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艺术工作者谈聚焦强军实践繁荣发展军事文艺

10.11.2015  17:31

  由总政宣传部和解放军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繁荣军事文艺、打造强军文化”研讨会11月6日到7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军和武警部队的领导、专家和基层代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强军实践繁荣军事文艺、打造强军文化进行了深入研讨。

  学习贯彻《讲话》必须注重实效,要指导实际工作提高认识,结合创作实践加深理解。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服务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把握规律、推动发展。军队文艺工作者唯有将对《讲话》的深化认知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遵循,才能真正把握住时代的要求、改革的大势,才能有效突破创作瓶颈、解决实际问题。深化与转化的功夫在日常工作里,在艺术实践中,这个下篇文章能否做好,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贯彻《讲话》的实际效果,更加关乎军事文艺能否融入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潮,进而全面、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在大会上交流发言的代表,既有宣传部门的领导,也有基层部队的带兵人;既有创作方面的名家,也有评论方面的专家。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视角,聚焦的却是同一个主题——在新起点上繁荣发展军事文艺,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参会代表注重研究问题,着力深化转化,推出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现按照发言顺序摘登部分大会研讨发言,以飨读者。

  不断创新发展军队文化艺术教育

  解放军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董 斌

  我院把学习贯彻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用《讲话》精神指导教学、科研、创作、演出各项工作,坚持“四个深入”,推进“四个转变”。坚持深入教学一线问计于师生,摸情况、想对策、解难题,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持深入部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文化建设形势和文艺人才需求,为学院人才培养和军队文艺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坚持深入基层进行文化服务,连续4年赴部队,随营培训1800余名业余文艺骨干,慰问演出几十场,受到部队官兵热烈欢迎;坚持深入社会拓展对外交流,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入“中国民族艺术传承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开拓创新。

  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转变育人理念,由向专业团体看齐转变为向部队一线的任职岗位瞄准,聚焦强军制胜和战斗力标准,真正为部队文化工作培养高质量人才;二是转变办学格局,紧贴使命任务,强化特色办学,根据部队需求,形成“以任职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的办学格局,新增设21个任职教育专业班次;三是转变培训模式,打造融常规调学、定向培养、随营培训和远程教育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的岗位指向性;四是转变创研方向,紧盯部队文化建设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坚持深入生活、深入官兵,把官兵作为表现中心和讴歌对象,创作现实军事题材文艺作品。

  结合实际推进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 肖冬松

  习主席的《讲话》既有系统的观点和思想,也是推进新形势下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的总体方略和整体部署。

  要学习把握习主席关于军事文化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深刻认清强军文化是实现强军目标的精神支撑,强军文艺是激励强军实践的嘹亮军号,军事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军事文艺的阵地不可丢失,军事文艺工作不可弱化,军事文艺工作者大有作为,自觉把打造强军文化、繁荣军事文艺摆在军队建设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学习把握习主席关于打造强军文化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把服务官兵,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把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道德根基作为核心任务;把激励官兵的战斗意志,培养官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作为建设重点;把推进军事文化创新、军事文艺创作,生产大量的军事文化文艺精品作为中心环节;把应对“颜色革命”“文化冷战”“政治转基因”工程等挑战,解决“红色文化淡化淡忘”等矛盾问题作为着力抓手;把继承弘扬各部队优秀文化传统,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创新发展基层特色文化作为基础工程;把提高军队文化文艺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政治和专业水平,建设德艺双馨的人才队伍作为根本依托,积极打造强军文化,推进军事文艺繁荣发展,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雄浑的精神正能量。

  进一步浓厚基层文化的“军味”“战味

  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雷 鸣

  军事文艺要提升顺应官兵诉求的服务意识,准确把握青年官兵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从官兵文化诉求、品位需求等寻找特点、探寻规律,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形式,注重聚集和运用官兵智慧力量,充分调动大家参与热情、创演才情和争先激情。

  基层文化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永葆吸引力和生命力。要坚持弘扬传统和积极创新相统一,让认识由“软指标”向“硬任务”转变,扭转基层文化建设“无尺度可量、无标准可依、无绩效可评”的模糊认识,硬性落实基层文化建设规定要求,凸显先进军事文化在基层全面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平台由“敲边鼓”向“系统建”转变,在场地设施器材建设和文化活动组织上,力求集中用力、统一规划、系统推进,做到“设施有时代气息、环境有文化氛围、内容有思想品位、活动有军营特色”。活动由“小娱乐”向“大文化”转变,摆脱定势思维束缚,从内容、形式、功能等要素上拓宽文化活动的定义边界,让军营文化范围更广、层次更高,让官兵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方法由“老三样”向“高先新”转变,紧贴时代特点,融入更多时尚元素,做到追求高品位、突出先进性、引领新风尚。功能由“调身心”向“保打赢”转变,进一步浓厚基层文化的“军味”“战味”。

  军事文艺批评要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成为一名称职的、出色的文艺批评家,是相当不容易的。姑且不论在学养上要有长期的积累和准备,要看很多很杂的书籍,要看各种门类相关的与不相关的作品,这其中花费的时间是无法估量的;还要凭借自身的眼光和胆识,对整个文艺的历史与当前的状况,能够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更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够中肯地分析其成就,大胆地指出其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指明文艺创作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讲,文艺批评是一桩寂寞而清苦的差事。

  军队文艺批评家在面对文艺创作的乱象时,要以针砭时弊的学术锋芒与批判力量,保持文艺创作方向和作品思想主旨的正确性,保持文艺作品内在规范和品质的合理性与艺术性,使之成为有益于人们灵魂世界和精神生活的作品,而绝不是其他。这其中还有个按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的重要问题。《讲话》中之所以强调重视开展文艺批评,是因为当前文艺创作的现状与人民所乐见、所希望的标准尚有一定差距。文艺批评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细致可靠,而不是粗暴浅陋的科学分析,一方面建立现代批评话语的体系性价值架构;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的办法,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包括军事文艺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地向前发展。

  当前军事文艺创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破解的瓶颈和问题,与打造“强军文化”的要求是有距离的。军队的文艺批评家迫切需要将矛盾和问题梳理清楚,同时提出努力的方向和解决的方案。置身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之中,军队的文艺批评工作者应当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担当的勇气和战斗的姿态,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在针砭文艺的时弊,推动创作的进步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努力积淀文学创作底蕴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 徐贵祥

  当代中国军事文学,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程,根本原因就是得益于生活的慷慨馈赠。那个时期的作家,多数是战争的亲历者和目击者,有丰富的创作素材,有直接的现场感受,有鲜活的人物和故事,也有强烈的情感冲击。作家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活,作家本身的行动,也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如何发展、军队作家在强军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提供正能量等等命题,提供了独特的思考。

  当前,日新月异的军事变革,让富有创作经验的老作家在生活的新状态面前捉襟见肘,而年轻作家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的观念和能力尚未成熟,因此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军队作家不是生活在真空,文艺作品的商品化、文学事业的市场化,经济利益和功名利益的双重诱惑,对少数军队作家同样发生作用,譬如职业道德滑坡、职业精神弱化、创作能力萎缩、后劲不足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生活往往在利益权衡之下大打折扣。有的即使到了基层,和官兵之间的感情也存在一定的隔阂。要拆除“”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说到底,文学是心灵的事业,是情感的产物。军队作家,更需要培育一颗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军队的赤胆忠心,这是我们进行军事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所在。

  军队作家要在这个蓬勃的春天里找准自己的土地,根朝下扎,树往上长,甘于清贫,固守高贵,始终坚持在生活一线,在火热的强军实践中汲取丰富营养,创作出有温度、有道德、有血性、有筋骨的军事文学作品,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