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天价消费买单?

04.11.2015  06:05

  从青岛大虾到三亚扇贝,最近宰客事件不断被曝光。近日,长沙的天价理发店宰人事件再次引爆人们心中怒火:长沙女子做头发十五分钟被消费3.8万,事后当地工商局针对此事做出回应,理发店被罚十二万,其中无营业执照两万,虚假宣传十万。网友惊叹,才罚十二万,宰四个人不就赚回来了。

  理发店开天价消费单,工商局为何不能开天价罚单?该理发店无营业执照,却依旧能风风火火地经营,还利用虚假宣传宰人,这不能不说是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疏漏。工商管理部门对此应严厉制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即便对其开“天价”罚单,也合情合理,不然很难起到警醒作用。这并非以暴制暴,严厉制裁是为了治理市场乱象,同时也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消费者毫无疑问才是最大的受害者,那么谁又该为消费者的“被天价消费”买单?当商家利用虚假宣传招徕顾客、实施坑骗时,当人们遇到消费陷阱时,应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局、工商管理部门等部门进行实名举报。毕竟,“顾客是上帝”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失效,有时顾客反倒变成了被不良商家坑骗的弱势群体。因此,消费者要拿起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商家应秉着业界良心经营,不要如此重利轻义,作为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维护城市良好形象尽一份力。毕竟在当下快速传播的时代,毁灭一件事物何其容易,但要重新建立起一种信任很艰难。从城市形象上说,一只大虾或许可以毁了青岛,一只扇贝或许可以毁了三亚,一个宰客低价团或许可以毁了一方旅行社的名誉,如果再让一个理发店毁了长沙的形象……长此以往,那么不良商家的这些行为毁灭的便是人们的信任。

  如此潜藏的消费陷阱何时才能销声匿迹?这不光需要群众的举报和工商部门的严厉打击,更需要商家良心重塑。因此,为天价消费买单的不应该是顾客,而应该是商家。如若商家能迷途知返,将骗取的消费款项偿还,同时接受执法部门的惩罚,消费陷阱才能消失,天价消费也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