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大同场合 普奥“视而不见”

09.06.2014  14:27

诺曼底登陆70周年国际纪念仪式6日在法国乌伊斯特勒昂镇宝剑海滩上举行,共有20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1800多名二战老兵出席。美国总统奥巴马应邀参加活动,受到关注。龙剑武 摄

  中新网6月9日电 香港《大公报》日前刊文称,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同时参加诺曼底登陆七十周年纪念活动,这给主办方法国可是出了个大难题。美国与俄罗斯同是二战最重要当事国,少了哪一个,都会使纪念活动黯然失色。但普京与奥巴马间却“形同陌路”,“同场”但不见面,既无正式会谈,又要绝对避免“狭路相逢”,双方决意不会让“奥普会”上演。

  文章摘编如下:

  法方为此进行了周密设计,具体到迎来送往等一切细节,努力避免尴尬,奥朗德光晚餐就吃了两顿。后在奥朗德竭力撮合下,普奥勉强交谈了十几分钟,但外界都明白,两人一直在避免交集,彼此“视而不见”。

  基于当前美俄关系现状,普京与奥巴马的确没有会见的气氛。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俄关系降至“冰点”,两国除通过外交、国防等渠道激烈交锋外,最高领导人间也常常隔空交火,措辞充斥指责、讥讽、诅咒,互相不留情面。就在刚刚结束的第一次无俄参加的G7峰会上,美领军的西方大国再次发难,谴责俄对乌“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持续侵害”,并威胁对俄实施新制裁。在俄美针锋相对的背景下,“普奥委会”很难找到共同语言,结果将是不欢而散。

  普奥间打了多年交道,今天却形同陌路,让人不胜唏嘘。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曾几何时,两大对手也曾是“同道”中人,普京与奥巴马同时参加诺曼底纪念活动,也不免令人回忆起两大国曾并肩作战的辉煌岁月。

  把普奥拉到一起的是诺曼底,是当年的反法西斯战争。当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威胁时,俄美走到了一起,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二战史上,诺曼底是一个“符号”,是美军为主力的三百万盟军在此登陆,在欧洲西线发起一场大规模攻势,奠定了欧洲法西斯灭亡基础。柏林也是一个“标志”,苏联红军在东线发起全面反攻,最终把红旗插到国会大厦。正是共同威胁让俄美走到一起,也正是俄美在一起齐心御敌,才消除了共同威胁。

  遗憾的是,二战结束后,苏美走向对立,欧洲出现华约与北约的对峙,冷战一打就是几十年。追根溯源,如今的乌克兰危机也有冷战的影子。结束俄美间的对立,最重要的是要摒弃冷战思维,充分认识到两国间面临的共同威胁,回归和平合作之正途。“威胁”不是坏事,有“威胁”才能有危机,才能有合作,也才能有胜利。

  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国际恐怖主义对俄美两国都是最现实的威胁,核不扩散、气候问题、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悬而未决,中东、伊核、朝核等地区性热点此伏彼起,更为危险的是,在亚洲的日本,一股否定侵略历史、为二战翻案的可怕逆流已呈汹涌澎湃之势,军国主义正在突破羁绊加速复活,新的战争策源地正在形成。应对这些人类共同威胁,迫切需要大国的合作,特别是俄美间的合作。

  诺曼底,在这个标示“大同”的场合,却出现普奥间“视而不见”的怪事,这是历史开的一个天大玩笑。不知对二战胜利的缅怀,能否让俄美间升腾起“并肩作战”的意愿。(施君玉)


推 荐:奥巴马访欧不见普京 将首晤乌克兰当选总统
                    外媒:美总统奥巴马和英女王宣布不挨着普京照相
                    白宫称普京致电奥巴马磋商乌克兰危机解决方案
                    奥巴马签署总统令扩大对俄制裁 警告普京认清形势
                    乌克兰进入战斗准备 普京奥巴马通话各执一词(图)
                    普京福布斯榜压倒奥巴马不意味俄超美
                    普京被评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 奥巴马退居第二(图)
                    奥巴马将世界交给俄 普京或成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G20全家福:奥巴马低头不看普京 普京做鬼脸(图)
                    俄增派军舰赴地中海 G20普京奥巴马在角落私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