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师说曹雅欣:论“大学精神”与互联网的明天
文 | 子曰师说 曹雅欣
12月2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应邀到美国乔治 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讲,与大学生分享关于互联网与梦想的话题。
大学精神
大学,现在是高等教育学府的泛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称为太学,也叫做“大人之学” 。 “大人”,就是品格上的君子、学业上的才俊、心理上的成人。 大学,是大人之学,又是使人心量放大、心胸宽广、心境高远的学问。所以宋代以后的科举考试必读书“四书五经”中,莘莘学子第一本要读的书就叫做《大学》,它被称作是“初学入德之门”,因为它明确提出了“大人之学”最关键的精神所在。中国古语讲,“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成为大人,迈入太学,就肩负起了影响社会的责任,当代的大学精神塑造依然古今同理:
当青年人步入大学,就意味着成人的开始,就标志着成材的开端。那么,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大学精神?可以主要概括为三点——
浩然正气的树立,品性阳光而健康;
自新精神的建立,不断求知与创新;
美好目标的确立,追寻理想和立志。
这也便是《大学》开篇说的人生“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君子之学的要道,在于明白和彰显光明品性,在于自我求新不断进步,在于向着完美目标努力进发。
“明德”,是初心的确立,是成人的起点;
“新民”,是向新的状态,是成材的过程;
“至善”,是目标的达成,是成功的结果。
明明德
“青年人对互联网接触最深、运用最广、创造最多。”所以,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深深影响着互联网的风气与环境。这就是“大学精神”首先要对学生完成的教育使命:“明明德”。
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明白光明正大之道,发扬光风霁月之德,确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坚守光明磊落的正能量,那么,当青年人的声音和步伐遍布在互联网世界的时候,怎能不涤荡出一份明月清风的健康网络环境?
在亲民
“互联网存在无限可能,这正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互联网存在怎样的无限可能?—— 就是创新的可能!就是发展的可能!就是突破的可能! 这就是大学生在年轻岁月,应当树立起的第二个“大学精神”, 也就是《大学》中说的“在亲民”。“亲”可当“新”讲,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 不断使自我更新、不断成为更好的新我,同时也能使其他人、使这个世界,不断出新、不断创新。
如果我们的大学生,具备“苟日新”的态势,每天欣欣向荣、蓬勃向上;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拥有“日日新”的志气,持续刷新旧我、成就新我;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掌握“又日新”的能力,不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那么,当青年人的活力与创意注入到网络世界的时候,怎能不激活互联网时代提升人类社会的无限奇迹?
止于至善
鲁炜主任还通过讲述刚刚发生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一位留学美国的大学生志愿者的亲身故事,阐述着,依靠互联网平台深化国际友谊的美好梦想,不仅是中国梦,也是美国梦,更是世界人民的梦。
西方心理学说,梦,是愿望的达成;中国民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梦,是人们理想目标中的美好追求。 而有所目标、有所追求、有美好理想来对当下现实进行提升,这就是大学生必须要培育的第三个“大学精神” , 在《大学》的表述中,叫做:“止于至善”。
至善,就是完美的境界、圆满的成果,“止”就是到达。 至善至美的目标,在个人层面,叫人生理想;在国家层面,叫民族理念;对于美国,叫做“美国梦”;而对于中国,就叫“中国梦”。
所以“美国梦”与“中国梦”追求的至善目标里,存有两国共通的普世价值;正如对网络空间安全、法治、文明、健康的目标设定,两国也具有殊途同归的共同追求。
而在“大学精神”对青年人生命格局的塑造中,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树立任重道远的高尚理想,确立正气凛然的目标追寻,建立完善自我的要求准则,那么,当青年人的成长与成熟终将砥柱中流于互联网世界的时候,怎能不推动网络空间向善向美的进步、怎能不推进网络梦想日渐成型的实现?
互联网之梦对话大学生之梦,网络精神对接大学精神,这正是大学今天与网络明天的提前对答。因为“大学精神”影响下的青年人,正关系到互联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