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男童误服奶奶治疗精神疾病药物 昏睡3天3夜

11.12.2015  16:43

  李先生是昌江人,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他每次给母亲服用药物后,都会细心地把药物放回高高的柜子上。然而,2日,李先生忙忘了,直接把药丢在了窗台上。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疏忽,却差点酿成了悲剧——李先生1岁半的儿子小洲误服了这些药,昏睡了三天三夜。所幸,经过医院抢救,终于转危为安。医生介绍,不仅是误服成人药物,误服儿童药物和部分保健品同样有危害,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妥善保管药物,以免发生悲剧。

   瓶里原有90多颗药,只找回  10多颗

  “哇——哇——”昨日上午,记者在省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的病房里见到小洲时,他正在哭闹。“虽然醒过来了,可是变得爱哭了。”小洲的母亲郭女士一边说,一边把他抱在怀里哄着。虽然孩子哭闹不止,但对于郭女士一家来说,他们仍然很欣慰,因为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

  说起孩子误服药物的事,郭女士至今后悔不已,“都怪我们太大意了,把药扔在窗台上也没注意。”郭女士告诉记者,2日早上8时30分许,她到院子里干活,留下2岁多的女儿和1岁半的儿子在家玩耍。直到10时30分许,她回到屋里,却看到儿子小洲躺在客厅的地板上。

  郭女士说,她刚开始以为孩子是太困了睡着了,就把他抱到床上去。可是11时许,小洲仍一动不动躺在床上,郭女士这才意识到不对劲。“孩子不会吃错东西了吧?”带着疑问,郭女士跑到客厅寻找,这才发现婆婆的药不在柜子上。她立即叫来女儿询问情况,女儿告诉她,“刚刚弟弟吃了奶奶的药。

  郭女士这下慌了神,发疯似地四处找药,结果在客厅的角落里找到了药瓶和散落在地上的药。“瓶里只剩五六颗,地上捡回来五六颗,一共就找回10多颗药。”郭女士说,原本瓶子里有90多颗药,但因为有些可能散落在别处,所以小洲到底吃了多少她也不清楚。

   孩子高烧不退,整整昏睡了3天3夜

  发现儿子误服药物后,郭女士就准备给丈夫李先生打电话。刚好这时,李先生下班回来了。了解情况后,李先生立刻将小洲送到了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救治。

  “到了医院,医生很快给孩子洗了胃,可孩子还是昏睡不醒。”李先生说,不久后,小洲发烧至39.4℃,直到晚上9时许,孩子也没有苏醒,烧也不退。“医生说孩子的情况太严重了,建议我们转到海口的医院。”李先生说,担心孩子有不测,他连夜将孩子送到了海南省人民医院。

  转到省人民医院当晚,小洲便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孩子整整昏睡了3天3夜。”李先生说,因为孩子被隔离治疗,他和家人每天只有固定的时间能看孩子,直到5日下午,他们才看到孩子醒过来。

   家里经济困难,看病的钱都是借来的

  “孩子以前很活泼,能跑能跳,现在连站都没力气。”郭女士含着泪说,小洲以前每天追着她“妈妈,妈妈”地叫个不停,现在很少叫了。“我最担心孩子吃了这些药对神经不好,影响智力。”郭女士说,小洲现在每天都要打针,一天要花费近千元。

  李先生告诉记者,小洲入院短短几天,已经花掉了3万多元医疗费。

  据了解,李先生是昌江县海尾镇三联村委会塘光村人,一家老小全靠他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维持生计,家里常常入不敷出,给小洲看病的钱也都是四处借来的。所幸,经过治疗,小洲的情况渐渐好转。8日晚,小洲转到普通病房。

   别再骗孩子药是糖果

  医生:误服成人药、儿童药、保健品均有害,提醒家长妥善保管药物,或选择有安全盖包装的药物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霍开明介绍,该院儿科每年都会接诊一些误服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患儿。他表示,孩子不仅误服成人药有危害,过量服用儿童药也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妥善保管家里的药物,以免孩子误服。

   两三岁的孩子最易误服药物

  “两三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没有危险意识,最容易误服成人药物。”霍开明介绍,在接诊的患儿中,绝大多数是二三岁的孩子,误服药物以成人安定药、强心药、降压药等为主,曾有孩子吃了成人的安定药昏睡了好几天。

  霍开明表示,误服儿童药和部分保健品同样有害。他介绍,前两天接诊的1名患儿才几个月大,因为过量服用儿童感冒药而昏睡了一晚上。“保健品也不能多吃,比如维生素吃多了也会中毒。”霍开明提醒,家长最好把保健品也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孩子误服药物最好立即送医

  霍开明建议,家长可以选择有安全盖包装的药物,这种包装孩子不容易打开。霍开明还提醒,家长要告诉孩子药品是什么,并解释为什么需要服药。尤其要注意,不要为了哄骗孩子服药而说“药是糖果”或“吃起来像糖果”。

  如果孩子误服了药物,家长该怎么做?霍开明建议家长最好立即送医,“有些药物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孩子表面上看没什么大碍,但如果不处理,可能会损坏身体器官。

  如果距离医院较远,不能立即赶往医院该怎么办?霍开明建议,对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如喂孩子喝些水或奶,然后拍孩子的后背,刺激孩子把药物呕吐出来。但是,他强调,2岁以内的孩子太小,不懂配合家长,喂水或奶容易呛到孩子,因此要格外小心。(黄婷)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