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28届中华诗词暨苏轼诗词研讨会儋州举行

20.11.2014  14:37

      原标题:全国第28届中华诗词暨苏轼诗词研讨会儋州举行

      诗乡歌海逐浪高

      11月17日至18日,全国第28届中华诗词研讨会暨苏轼诗词研讨会在儋州举行。

      “这次来儋州是接地气的过程,置身于这个‘诗乡歌海’的氛围,可以受到很好的教育。”11月17日,中国新闻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笃文感慨地说。

      在全国第28届中华诗词暨苏轼诗词研讨会期间,周笃文与上百位诗词学会会员一道,为“诗乡歌海”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而第一次到儋州参会的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周启安女士,在会上作了题为《探索新田园诗词研究创作的若干问题》学术报告后,请人为她摄影时,特地以儋州系列诗词展示板为背景。

      儋州诗词艺术具有丰厚的底蕴。该市先后获评“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不仅提高了儋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对增强儋州发展软实力产生了积极作用。

      如今,儋州市不少年轻人也衷情于诗词创作。比如,生于1979年的吴宗绩,从小喜爱并创作诗词,早在1996年,17岁的他就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会员。今年由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杂志社主办的评选活动中,他荣膺“全国十佳青年诗人”称号,并有多首诗词被该杂志刊登。

      据儋州市文联主席陈家祥介绍,自明清以来,儋州诗词对联创作获得不同奖励的共有6万多首;截至目前,全市拥有诗联学会会员967名,吟诗作对者数以万计;自1959年儋州诗词(联)学会成立以来,出版诗词书刊(集)突破10万册。

      统计数据之所以如此可观,是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诗词对联创作已成为儋州人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体现在,婚丧嫁娶、乔迁升学等日常生活中,诗词对联创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有的家族还将这些内容汇编成册,传之后人。每逢初秋,该市许多村口的彩门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村里孩子考上大学的家庭,都会在横幅上写明考入的大学校名,彩门两侧的对联,则巧妙地嵌入“中第”者的姓名。据说,这种风俗始于古代中进中举志贺之举。“琼之有士始于儋”,当年东坡先生谪居儋耳时,在他的直接指导下,培养了海南首个进士。

      诗词对联创作之于儋州,不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在工作中也应用广泛。前者如,儋州市中华诗联学会会长董石宝曾创作了一首七绝《尝友人赠粽戏题》:“料君抱粽隐风流,轻解粽衣粽脸羞。毕竟春光包不住,一团心事粽黏稠。”融诗歌意象和哲学意味于一体的粽子风情扑面而来。后者如,该市雅星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牛开成去世时,以及后来被树立为“海南省优秀纪检监察干部”、“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后,儋州市文联汇编了一本《赞颂牛开成——诗词楹联专集》,成为全市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力量之一。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能激发奋勇的脚步;诗歌是心灵的火花,能点燃理想的火炬。”儋州市委书记严朝君指出,“从远古走来,儋州是一座沉淀着千年文明的古城。正是东坡先生敷扬文教不遗余力,使得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的儋州特色文化日益生辉。”

      严朝君表示,近几年来,儋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一市双城三大功能区”战略,在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的同时,文化品牌不断刷新,东坡文化节、国际象棋超霸战、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连续成功举办,为儋州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上一页 | 1 2 3 4 5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