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诗词名家到儋州东坡书院采风侧记[图]

27.11.2014  17:52

 11月17日,全国诗词名家到东坡书院采风。记者 冼贺 摄
11月17日,全国诗词名家到东坡书院采风时,在东坡塑像前留影。记者 冼贺 摄

  据《今日儋州》消息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公元1100年,北宋文豪苏东坡谪居儋州3年,感慨万千的他写下了名诗《别海南黎民表》。900多年后,第28届中华诗词学会的专家们,站在东坡书院的苏东坡塑像前,瞻仰东坡遗像,感受东坡文化扎根儋州的深厚魅力,捕抓千年前的云和月,酝酿丰富的创造灵感……

  初冬的儋州,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向大地,让人备感温暖。11月17日下午,结束了全国第28届中华诗词研讨会暨苏轼诗词研讨会后,一批诗词创作和研究者怀着对一代文豪苏东坡谪居儋州的好奇和敬仰,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坡书院,近距离感受东坡的才情与厚重东坡文化的千年洗礼。

  “第一次来儋州,这里的风景、气候都相当怡人。来到东坡书院,看到苏东坡的塑像,犹如看到千年前的东坡本人,心情无法用言语形容。”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贺中轩激动地说。“由于时间仓促,只是粗略参观了下,但从中看出东坡先生谪居儋州与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给儋州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当前东坡书院仍在闭馆修复中,多个东坡遗迹被维修的框架包围着,但丝毫不影响专家们的观看热情。一走进东坡书院,专家们便迫不及待地参观苏东坡留下的每一个印记。在载酒堂,冥想千年前东坡先生讲学明道,传播中原教化的景象;在“鸿雪姻缘”殿,透过玻璃钢制作的塑像,感受东坡渊博的才学和独特的人文魅力;在钦帅泉,捧一手清水,品千年的甘冽,领略先人的疾苦;在狗仔花边上,读着“明月当空叫,五犬卧花心”诗句,体会王安石与东坡先生的较真;在东坡塑像前留一张影像,让自己与手握书卷、脚踏芒鞋、儒雅风流的一代文豪更靠近些……

  中华诗词学会驻会名誉会长郑伯农告诉记者,没来过儋州,但对儋州的风景仰慕已久,借着中华诗词研讨会之机,有幸来到东坡书院,寻访东坡先生的遗迹,触摸文豪的灵魂,感受东坡文化的号召力。儋州作为“全国诗词之乡”,郑伯农建议,东坡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同时也要大力培育和挖掘人才,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儋州市政府要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以推崇大家、发现和培育新人为己任,通过聘请顾问、设立学术委员会支持民间出版书籍、开展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广泛吸引诗词人才,为他们的创作、研究和交流提供服务,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谈及此次采风的心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吴宗绩高兴地说,第28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在儋州召开,是全国传统诗词界对儋州诗词艺术事业的帮助和支持,更是儋州文化事业的一件盛事和喜事。作为儋州本地人,他将以创作精品、弘扬经典为己任,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多创作、发现和推介大批优秀的诗歌作品,为儋州的诗词文化发展和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

  就此次中华诗词学会采风活动对我市传承东坡文化有何意义,一同采风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雄峰告诉记者,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以文敷教,传播中原文化,东坡文化丰盈了古儋州悠久的历史,也为今日儋州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此次中华诗词研讨会在儋州召开,专家学者交流、创造并深入挖掘、弘扬东坡文化,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增强儋州的文化软实力,对提高儋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谢雄峰说。(记者李国妹 见习记者王家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