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别让近百名孩子的“安全桥”之梦在期待中枯萎

20.06.2014  09:02
   

人民网海南视窗评论员 冰火

据海南日报报道,在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志高村,有近百个孩子,每天上学都要涉水而过,这种情形已经持续将近两年,学生家长为此十分担心。希望相关部门尽快想办法,为这些求学的孩子建一座安全桥。

报道说,志高村里的小学2012年撤并后,村里近百个孩子每天上学都要涉水过河去对岸的阳光小学,遇到雨季水大时,孩子脱掉衣服光着身子趟过河水,到了对岸才能把衣服穿上。“孩子,你今天能平安回家吗?”成了家长每天都担心的事情。据一位家长介绍,就在去年,有一个孩子过河险些被河水冲走,幸亏河下游有大人看到及时救了孩子。

阳光小学一位老师说,每逢雨季,河对岸的学生根本过不了河,学生缺勤人数太多,学校无法按正常教学进度上学,有时候一星期都不能上课。阳光小学原校长张静在2013年2月提出一份《关于加快建设抱由镇志高村与阳光小学桥梁的提案》,称有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因为南坝河不能来学校上学,即使上学的孩子,每天往返四次过河,经常是大孩子背小孩子。我们每天都得安排教师护送学生过河,孩子们时刻都有生命危险,恳请县相关部门给予关心和帮助,尽快在南坝河上建一座桥。

去年10月份,学生家长唐松曾经把此事反映到省政府,当时相关领导对此事做了批示,要求尽快建设一座桥来解决学生上学问题。

乐东教育局局长杜文懿说,目前这座桥已经设计完毕,县里计划投入150多万元建设一座桥来解决孩子上学问题,关于建桥的征地补偿工作已经完成,建桥正在进行招投标之中。

当年撤并小学,就应该考虑建桥,之后虽有提案以及有关领导对建桥的批示,但到如今,仍不见施工建设,我们家长真的很着急!”唐松说。

很多年前,曾经有一句激动人心的口号,叫作“再苦不能苦孩子 再穷不能穷教育”,给人的印象很深,但让人遗憾的是,由于多种原因,在很多农村地区,学校仍是最最需要投入的地方,在那里读书的孩子们也还是最值得同情的对象。不过,对于那里的老师、孩子和家长而言,苦一点、穷一点他们还是可以忍受的,但存在风险的上学路途却让他们难以心安。譬如报道中那近百个每天往返四次过河涉水过河上学、放学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老师,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看似平静的河水下充满未知的“万一”。

按照学生家长的说法,早在当年撤并小学时,就应该考虑建桥的问题。但我们不知道,当地主管教育的官员为何迟迟没有关注到这一问题,而是要等到原校长写了提案、家长把问题反映给省领导、省领导作出批示后,才把建桥一事提上议事日程。可在家长、老师和孩子们终于看到希望时,建桥的事情却又没了下文。直到记者采访时,乐东县教育局的领导才说,建桥正在进行招投标之中。

从志高小学撤并至今,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趟水上学的近百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家长盼一座“安全桥”也盼了两年时间,但如今得到的却仍是一个不确定的答案,他们是如何的失望和无奈?

将心比心,我们在此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乐东县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干部的子女就在报道中的这所学校上学,而且每天也要四次趟水上学、放学,那么这座“安全桥”会不会很快就会被提上议事日程,而不用等上两年时间仍无下文?

但我们不想做这样的假设,也不愿意看到这样“假设”后的结果。

一座投资仅150万元的桥不算什么重大工程,确实也比较难引起我们一些“日理万机”官员的关注,但必须知道的是,在群众心中,这却不仅仅只是一座简单的桥。它可以是连接群众和政府的“连心桥”,也可能成为让群众失望的“寒心桥”。

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日前在全程参加并指导儋州市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再三强调“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希望全省各市县以开好民主生活会为契机,坚定理想信念,深入持久整改“四风”,筑牢公仆意识,边查边改、立行立改,连接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取信于民。

我们注意到,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海南全省开展的如火如荼,各级党政干部也对照要求查摆出了“在办公室、会议室的时间多了,到基层的时间少了”、“真正带着感情到老百姓家里坐在一条板凳上、拉个家常、交个朋友、说上几句掏心话的情况不多”等很多自身的问题,作了很多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所以,我们建议,乐东县教育部门的官员们不妨以志高村的孩子、家长、老师们期盼的“安全桥”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切入点,扎扎实实地来一次自我批评,进而扎扎实实地推进这座“安全桥”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