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信息港论坛标志中国东盟探索多领域合作模式

15.09.2015  23:58

  国际在线专稿:9月13日,以“互联网+海上丝绸之路——合作·互利·共赢”为主题的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在广西南宁开幕。为期两天的论坛设有“中国东盟信息港:规划和设想”、“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强交流合作繁荣网络文化”、“打击网络犯罪”等主题全会。实际上,中国与东盟作为陆海相连的亲密近邻,近年来越来越深入合作,从2003年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到2015年被定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再到2016年被定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正处在逐步深化的过程中。

  印度《经济时报》9月13日撰文报道了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的召开情况。文章援引中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发言称,中国-东盟信息港将成为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中心,这一理念已受到了东盟国家的一致欢迎与支持。广西省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的大门,将成为“一带一路”政策的关键区域之一。

  文章同时指出,在论坛上,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姜正新宣布,中国正与缅甸运营商合作铺设海底电缆,以满足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数据交流。不仅如此,中国与缅甸还在建设一条价值5000万美元的陆地光缆。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大大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流。

  文章称,此次论坛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东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下在更多领域和层面展开合作,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和东盟各国在经贸、科技、民间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为增加互信和促进地区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一直以来,外媒对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和东盟的重要意义也予以充分肯定。

  日本涉外杂志《外交学者》早前发表文章指出,北京方面希望通过更多的合作惠及中国和东盟所有成员国。在今年三月的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召开的同时,北京确定2015年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确定推进中国和东盟国家海上互联互通建设,在海洋经济、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要通过创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中心和海洋大学等深化民间交流。

  泰国新闻网站The Nation Multimedia 刊发文章称,在数字信息化的今天,中国和东盟各国面临着国内国外的多重压力,要使合作产生实际成效需要双方寻找新的合作模式。中国和东盟正寻求一种互惠合作的新模式。在上个月的东盟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了与东盟对于中国的重要外交意义,指出东盟对东亚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向东盟伙伴重申中国就推动中国-东盟合作所采取的举措,表示中国欢迎东盟国家与中国共同庆祝2016年中国-东盟开启对话关系25周年。(胡慧敏 渠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