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智”有“路”

11.03.2016  17:37

代表建议

要有“”有“

因地制宜找对路子,开对“方子”,制定产业脱贫、教育脱贫等帮扶措施

 

  本报特派记者   杜颖

  “攻坚脱贫,重要的还是产业扶持,要贫困地区有自我造血能力。海南当前正在开启建设的全域旅游创建省,恰恰也为我省的攻坚扶贫创造了一个良好机会!”全国人大代表邓泽永说。作为曾经多年参与海南扶贫工作的人大代表,邓泽永说,在“十三五”产业攻坚扶贫中,“乡村旅游扶贫”是非常契合海南发展实际的,这从琼海的加脑村脱贫、琼中的什寒村脱贫等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很生动的诠释。

  邓泽永代表说,我们应当把“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各个部门也都要通力合作,将其作为国家整个扶贫战略的措施之一来加以认识,也是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6个乡镇、1个农场、18个自然村、2697户、30281人……

  这些数字如果换别人来说不大容易记住,但在全国人大代表、东方市委书记吉明江的心头却记得牢牢的,因为这是他主政的东方市正在面临的攻坚脱贫人口现状。

  吉明江代表说,为了找对路子,开对“方子”,提出精准扶贫策略,东方组成了500个工作组调查摸底,查清了产业发展滞后、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等致贫原因。

  吉明江说,针对东方市70%的贫困人口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低,导致谋生能力差的情况,东方将大力开展教育脱贫。从今年开始,东方市所有贫困户家庭的孩子从4年级起,全部免费安排到县思源第一、二学校就读,每个学生每月还给予500元生活费、28元交通费补助,实行全方位保障。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仅享受高中免费教育,所有专科、本科阶段的学费也全部由政府买单。

  全国人大代表林美娟就来自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山区,作为来自基层的农民代表,她对农民渴望脱贫感受至深。2015年11月,林美娟所在的罗葵村开了个公众号——“我为村里卖特产”,根据季节时令推出不同的农产品,村民的生产生活也赶上“互联网+”的潮流。林美娟说,要让黎村里的好东西更多地“”出村外,让村民摆脱贫困,口袋鼓起来,还就得跟互联网打交道才行。

  如今公众号平台已经搭建起来了,可惜会用网络卖农产品的农民还不多,给村民们培训电脑技术成了当务之急。“各单位都有专门给农民的技术培训资金,但有些资金少,也只够到村里培训一次,村民不能得到系统学习,效果并不好,所以,我觉得,要把各单位用于农民技术培训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再让职业技术学校统一进村开班,以保证开班的连贯性,让村民真正能学到技术,真正闯出一条脱贫的新路。”林美娟说。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本文摘自《 海南日报 》2016年3月10日    A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