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中国创新

17.10.2017  09:24

  引语: 中国创新无处不见,可为啥不被认可,日本创新是不是被高估了?

  中国高铁

  中国创新随处可见却被低估

  在一项由“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参与的评选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曾以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世界进步的中国,正再次以科技创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刚刚出炉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继续扮演着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的角色,而2016年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上升到56.2%。

  而就在9月24日,全球知名风投调研机构CBInsights公布全球科技创业公司“独角兽”榜单,榜单以10亿美元公司为考核基准,共有214家创业公司入围,总体估值约7450亿美元。其中,中国共有55家企业上榜,滴滴、小米和陆金所挤入非美地区最受瞩目的独角兽公司前10名。CB Insights被称为美国硅谷VC数据智库,是全球风投机构的风向标。榜单显示,Uber以680亿美元估值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创业公司,来自中国的滴滴出行、小米分别以500亿美元、460亿美元估值位列第二、三位。

  从分布来说,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垄断了80%以上的“独角兽”公司,其中51%的独角兽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值得注意的是, 2017年以来,“中国独角兽军团”再次壮大,今日头条、摩拜、VIPKID等16家公司新晋入围。

  可以说中国的创新无处不见,也创造实实在在的GDP和改变了人民的生活。就连日本科技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专家米山春子感叹:“中国生活中的科技应用太多了!”她同样举了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等例子,认为近十年来日本在创新发展等方面比不上中国。

  但是根据深交所8月2日的数据,创业板上市公司共664家,而在创业板在长时间的跌跌不休之后,他们的总市值为48616亿人民币,折合美元仅有约7260亿美元,小于苹果公司的市值(7823亿美元),这就是说:664家创业板公司还养不活一家苹果公司,这难道不被低估吗?

  如果苹果愿意,也可以光凭账上的现金打包买下:贵州茅台+顺丰控股+万科A+格力电器+中国中车5家A股公司对应市值。

  让我想起两年前在汤森路透评选出的《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里,日本以40家高居榜首,力压美国的35家。而中国内地无一入围。

  全球创新企业 TOP 100 : 日本 40 家、美国 35 家、法国 10 家、德国 4 家、瑞士 3 家。

  在中国媒体上,有人开始认为唱多日本了,说什么之前认为的“失去的20年”,经济衰退、创新能力丧失有误,其实是我们在唱衰日本的时候,他们正在“为未来投资”。经济实力的比拼,从来不靠GDP。而是技术话语权和产业链掌控力。从这一点上,中国的骄傲来得越早,未来会摔得越重。一时间《日本到底强大到什么地步?让人窒息!》这篇文章传遍了朋友圈。

  被高估的日本

  行家解读(宁南山):关于汤森路透的全球百大创新企业排名,我们要了解背后的规则,汤森路透的这个排名只考虑专利申请,根据专利项目的数目与研发支出、获批准的成功率、专利涉及的地理范围以及影响力计算得出。没有考虑营业收入,利润等等企业经营的核心指标。

  因此这实际上只是一个专利排行榜,被包装成了创新企业排行榜。而这个专利申请排名的算法和规则本身对日本企业最有利,对中国,美国,欧洲企业都不利,比如里面考虑在五大专利申请机构申请专利的地理范围,日本市场本身小而封闭,中美欧企业到日本申请专利的动力小很多,反过来日本企业到中美欧申请专利的动力很高,因此专利申请地理范围广的日企得分更有优势。

  中国很多优秀企业,比如代表世界最高基建技术水平的中建,中交等公司,比如撑起中国航天能把人类送进太空把机器人送到月球的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团,比如高铁技术的中车集团,比如世界唯一同时在推进两种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中核和中广核集团,比如造出了世界上唯二的造出已服役四代战斗机的中航工业公司等等,因为专利申请原因都进不了世界前100。

  说“日本”其实早就抛弃已经沦为低端制造业的家电之类产业”,恰恰相反,我们就看日本经济新闻刊发的2015年世界十大家电企业,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前十名除了美的和海尔以外,全部是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的企业。这个榜单里面由于是统计所有的家电产品,因此格力,三星, LG都没有上榜。除了中国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出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家电品牌,不能因为说,家电这个由发达国家把持的产业中国进来了,就立马变成低端产业了。

  这也表现出一个事实,日本新公司少,全都是老公司。中国新公司就多了,比如最近10年左右成立的我们熟知的小米科技,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大疆无人机,科大讯飞。再比如我们熟知的阿里,百度,腾讯,网易,其实也只有短短不到20年的历史,但是已经成为主流公司。

  另外说一句,中国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世界第25位,在稳步提升,在82个子项目中,有10个中国排名世界第一。

  麦肯锡 2013 发布研究报告,罗列了有望改变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的 12 大新兴颠覆技术


  未来12大新兴技术分别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次世代基因组技术、自动化交通、能源存储技术、3D 打印、次世代材料技术、非常规油气勘采、资源再利用。

  就如上述热文中描述的: 目前日本就是全力投入上面这十二个方面,而且百分之90已经做到了世界前三。 某些科研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比如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资源再利用,能源存储、机器人等。 目前的日本是蓄力期,等到发力期,其技术储备有机会让日本在下个100年又领先一步。日本是个务实主义国家,面子什么的都是小事,对于日本韬光养晦才是真谛。

  这个“日本全力投入上面这十二个方面,而且百分之90已经做到世界前三”是作者自己的评价。麦肯锡报告只讲了未来能够带来巨大商业价值的12项技术,其中前四位我们看一下: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麦肯锡认为这四项技术带来的商业价值空间占了12项技术的74%,而这四项恰恰都是中美在领跑。

  以移动互联网为例子,全球市值20强不是美国企业就是中国企业,日本只有一家雅虎。

  人工智能不管是顶尖论文数量,还是企业数量,投资金额都是中美领先,在芯片领域甚至出现了寒武纪这样的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

  物联网以无线为例,中国在4G和5G领域是标准制定者,在5G标准制定方面开始出现领跑世界的趋势,共享单车,国家电网的智能电表都是物联网的一部分。5G里面三大场景之一的mMTC:大规模物联网业务场景的标准,目前就是中美在角力,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只有选择站队的能力。

  云计算全球四强是美国亚马逊,微软Azure,谷歌,阿里巴巴,中国还有腾讯,金山,华为等在追赶,全球云计算产业化,美国遥遥领先,中国在快速追赶,基本是中美两国在竞争。

  12项技术里面,除了这四项,其他八项中国也并不差,比如自动驾驶,特斯拉是商业化最快的,国内的百度已经发布了阿波罗自动驾驶平台。

  再比如新能源,我在之前的文章写过,太阳能不管是面板,还是光伏逆变器,中国品牌不仅已经世界份额领先,而且已经打入了日本本土,像夏普,三菱等的太阳能业务都在不断萎缩。光伏组件中国品牌已经占了全球70%,处于垄断地位,在日本本土中国品牌也获取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

  再比如下一代油气开采技术,这是日本技术实力的绝对弱项,全球油气开采和装备技术,欧美最强,中国次之,比如海上石油开采平台,英国北海原油开采就是买中国中远集团制造的2.8万吨海上油气开采平台希望六号;在土豪国家阿联酋,该国采购陆地石油钻机买的最多的就是中国的装备。

  在科威特,中石化占到了石油开采承包合同45%的份额;美国本土的石油和页岩气开采,也大量购买中国开采设备,其中陆地石油钻机中国制造占了北美市场的30%的份额。日本在油气开采领域的总体落后,是由于日本本土缺乏油气资源导致的。

  其他像储能技术,下一代基因技术,3D打印等等,中国也并不差。

  以储能技术为例,国内比亚迪是全球商业化速度最快的,比如在美国储能市场上,比亚迪在份额上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仅仅从全球市场份额和龙头企业发展态势来看,日本在这12项技术里面,只有资源再利用,新材料,机器人3个领域有较大优势,

  在商业价值最高的4项: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方面远远落后中美。其他的5项,像新能源领域,下一代油气开采领域2项,其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也远落后欧美和中国,尤其是海上油气开采,欧美处于顶端遥遥领先。

  总体而言,日本在新技术领域总体势头并不好,说是韬光养晦有点自欺欺人了,相反中国很多的创新型公司能真正占领市场,并能创造利润那才是实实在在的创新。考虑到中美资本市场和综合实力的差距,短期内是被低估的,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加,市场一定为重估中国创新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