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杂交稻一直在升级换代

25.04.2015  12:36

从三系法到二系法 从普通增产到超级增产
袁隆平:杂交稻一直在升级换代

  ■ 本报记者 范南虹

  “科研无止境。中国育成杂交稻后,通过农业科研专家几十年的努力,不断改良育种制种技术、栽培方法、田间管理等多个配套技术,使杂交稻的产量不断提高。”4月中旬,一场超级稻现场观摩会在三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向200多名观摩者介绍“超优千号”超级稻的增产情况。

  袁隆平告诉记者,杂交稻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升级换代,如今超级稻科研项目也进入第五期,“如果常规稻是‘鸟枪’,杂交稻就是‘大炮’,而超级稻就是‘核武器’。

   一根竹竿一条绳

  解决了杂交稻制种难题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在袁隆平的一篇论文中,他非常严谨地表述了中国在杂交稻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

  “杂交稻是利用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培育出来的水稻,但它的杂种优势只能保持在第一代,每年都要制种,且制种程序繁琐复杂。”这个难题,被袁隆平巧妙地解决了。

  据介绍,早期杂交稻品种的选育采用“三系法”,即利用野败选育出不育系,然后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培育出保持系,还要从数千个水稻品种中选择出恢复系,当三系配套后,才能成功地培育出性状稳定的杂交稻。

  袁隆平告诉记者,杂交稻在中国广泛应用于生产,是无数智慧的结晶。上个世纪70年代,自袁隆平在海南三亚发现野败后,上万农业科研工作者下海南育种,南繁北育,一年三代,短短几年内就找到了三系法育种技术,培育出系列的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组合。此后,通过全国水稻育种专家的不懈努力,又从“三系法”提升到“二系法”,只需要用不育系和恢复系就可选育新的杂交水稻品种,这是中国独创的杂交稻育种技术。

  杂交水稻培育出来了,要将其应用于大田生产,就必须攻克制种关。袁隆平笑说,他三闯制种关,最后才找到了大面积、快速为杂交稻人工授粉的办法。

  他和助手舒呈祥、罗孝和找到了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制种办法:首先将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水稻间隔种植,到了扬花期,将用于制种的杂交稻叶片割掉,扫除了花传播的障碍;在晴天中午时分,用根竹竿或者一条长绳,人为地扫过父本的稻穗,在风力的作用下,父本雄蕊的花粉就会飘落到母本上,袁隆平将之称为“赶粉”,解决了杂交稻制种的难题,制种亩产可达400—500斤。

   科研攻关超级稻

  杂交稻增产潜力还很大

  袁隆平说,杂交稻从普通增产到超级增产,其产量提升还有很大的潜力。

  目前,超级稻第四期已经突破了15吨/公顷,第五期16吨/公顷的目标已然在望。“超优千号”2014年12月16日播种后,每个生长阶段都表现优异,今年3月25日,第五期“超优千号”抽穗,超出袁隆平的预期。“我仔细数过,一株稻穗约有265粒。更让人兴奋的是,快到收获期了,水稻植株依然茁壮,说明它后期光合作用强、落色好、抗倒伏能力强。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纬度种植的杂交稻增产表现各有不同,这也有发掘的空间。

  袁隆平告诉记者,他不断地开展超级稻科研攻关,一是希望进一步挖掘杂交稻的增产潜力,另外就是自己年事已高,他希望抓紧时间通过自己的探索,为后来者积累更多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

  四月的三亚,阳光灿烂,绿茵茵的稻田如铺在大地的绿毯。微风吹来,稻子灌浆的气息随风铺展,袁隆平微笑地看着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杂交稻,自豪地说:“第五期超级稻今年在三亚表现很好,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它就可以从科学家的示范田走向农民的稻田。

  (本报三亚4月24日电)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