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受聘省农科院首席科学家:守好南繁“饭碗”
5月3日上午,省农科院聘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首席科学家并举行受聘仪式。随后,袁隆平为省农科院科技工作者、海南大学农学院学生等两百余人作了《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主题讲座,并前往澄迈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考察。
袁隆平此前还被聘请为海南省政府高级科技顾问、被授予“三亚市荣誉市民”称号。这些打上海南印记的头衔,是袁隆平与海南近半个世纪缘分的有力缩影。他在受聘仪式上感慨:“我与海南人民越走越近、越融越深,海南人民的深情厚谊时常感染着我、感动着我。”
“海南农科院是全国最年轻的省农科院,我们希望借助袁隆平院士的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指导和推动本院科研事业发展。”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说。
海南省农科院首席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建议——
守好南繁“饭碗”稻香飘满世界
5月,正是农事繁忙时。澄迈县桥头镇美亭村美亭冲田洋,一片厚厚实实的浓绿。还未出穗的茁壮水稻,像士兵一样整齐挺立在第五期强优势杂交稻高产攻关示范
基地里。“这苗长得真好”“估计还有20多天就要出穗了,这个关键时期一定要照料好”……5月3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来到这片示范基地,沿着田垅仔细查看水稻生长情况,一边赞许,一边叮嘱。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3日上午刚刚接过海南省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的聘书,并举行了讲座。此前,他还被聘请为海南省政府高级科技顾问、被授予“三亚市荣誉市民”称号。
自1968年第一次踏上海南岛至今,袁隆平始终被这里“花果遍地栽、百种水果百样甜”的特色所吸引。他说,“海南的三亚、陵水、乐东这块南繁基地是大自 然的恩赐,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育种科学家营造了一方宝地。”农业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海南丰富的光热资源可以缩短育种周期至少一半以上。
在去年的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攻关示范工作的基础上,袁隆平创新团队的“超级稻百千万丰产工程”今年在全国共安排了67个百亩片攻关点,南至海南三亚、北至河北邯郸。其中,海南的2个攻关点在三亚海棠湾和澄迈桥头镇。“从目前的长势看,只要后期气候适宜、没有大的病虫害,达到每公顷16吨,也就是亩 产1067公斤的预期目标,没有问题!”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孟卫东告诉记者。
“我们村民种植的普通品种水稻亩产才450公斤左右。这个新品种能超过1000公斤,不得了!大家都盯着这块示范基地,希望尽快种上这个高产的新品种。”对于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桥头镇荣兴村委会主任林祥仁和村民们有说不出的感激。
“超优千号”收获在即。对于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圆梦的这块南繁宝地,袁隆平格外看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南繁,则是“中国饭碗”的底部支撑。
“在中国,海南南繁基地是唯一的。建议海南省委、省政府划出红线,严格保护南繁基地,确保南繁育种用地,把南繁基地的26.8万亩农田划为保护红线。”
袁隆平说,守好这片土地尤为重要。除此之外,海南还要大力投入建设农田水利设施,防止南繁基地出现“大雨涝、天干旱”的情况。“土地改良也尤为重要,通过 提高土壤有机质,把低产田变为高产田。”
除了天赐的自然环境、光热优势外,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的召开,已然是海南走出去的平台和金字招牌。
“在今年‘澜湄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还将超级杂交稻大米当作礼物赠予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五国。”袁隆平认为,海南利用区位优势和重要会议的 平台优势,可以提高南繁育种基地以及杂交水稻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让好种子走出国门。他举例说,“我们在柬埔寨试验种植了 34公顷超级杂交稻,平均产量为每公顷10吨,是当地水稻产量的3倍,获得了柬埔寨农民、专家和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袁隆平有两个著名的“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超级稻不断攻关,实现高产;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显然,海南为这两个梦的实现提供了更多可能。(记者 王玉洁 周元)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