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容易补山难!三亚治愈“大伤疤”传递“绿色经”
中新网三亚9月4日电 (记者 尹海明)成群的小鸟在树上嬉戏,三角梅在半山腰迎风盛放,成群的蚂蚁在地上觅食,藤蔓和草丛成为山的衣裳……记者近日探访三亚市郊的抱坡岭,如果不是有“光秃秃的”老照片对比,不敢相信两年前它是一座大型废弃矿山。
该山体修复项目的负责人邢玉庭说,从上世纪日本侵略海南到2003年,抱坡岭一直是采石场。位于航线之下、绕城高速旁的抱坡岭,连根草都不长,是城市的“大伤疤”。
2015年,三亚成为全国首个“双修”(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试点城市后,投资6300万元(人民币,下同)对创面6.3万平方米,高差168米的倒挂“帽子山”抱坡岭进行生态修复。
邢玉庭介绍,首先通过工程措施把“帽子”削下来形成坡,在坡上修筑二十多个退台,然后再在上面覆土造林。一共种植了黄花梨、小叶榕、三角梅、木棉树等几十万株本土植物,复绿面积12.6万平方米。经过近两年观察,通过工程措施打造的30万方山体,没有发生地质灾害,项目很安全。
“你还是不要上山拍照,山上有蛇。”邢玉庭对打算上山拍照的记者说,通过监测发现,工程完工不到一年,抱坡岭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山上的植被种类已与周围山体融合,目前正计划将此打造成免费的市民公园。
抱坡岭已“治愈”,三亚更多的山体仍在修复当中,同样是航线之下“大伤疤”的半岭温泉一号矿场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连续降雨,记者到访时施工方暂停施工。岩壁上已用钢筋水泥建好了一行行的V型槽,并披上了粗细两层钢丝网,用于防落石和为藤本类植物提供抓手。少量的V型槽已经填上了土,一些小草已捷足先登“安家”了。
施工方负责人杨欣说,这个坡面达到6.4万平方米、坡底平面1.5万平方米的复绿工程,预计9月份完工,再经过两三年的养护之后,让其自然生长。
三亚市林业局副调研员董黎明说,像半岭温泉一号矿场这样的山体修复,暂时没有修复后的利用计划,不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会有很好的生态效益,有助于提升三亚旅游城市形象。
据三亚市林业局介绍,三亚共有55处受损山体,均是废弃矿山,受损总面积为105.41万平方米。2011年至今已修复8处,完成绿化面积24.31万平方米,2017年将修复18处。
“现在有大型工程机械,开山很容易,但要遵循自然规律的补山就很难!”邢玉庭说,在抱坡岭山体修复过程中,三亚党政机关、学校、市民家庭,甚至外宾都前来植树,通过全民参与,最重要的是传递绿色发展的理念。
董黎明说,很多城市的代表参观抱坡岭后都说修复得好,但一听说投资6300万元就直摇头,不是每座城市都有实力或愿意花大代价去修复一座山。
不仅修复受损山体,三亚近年来在山体林地保护上也下了工夫。董黎明介绍,从2011年开始,三亚地方政府给重要林区高峰片区9个村委会万余村民发放每人每年2400元(18岁以下700元)的生态补偿金,力度在全国地级市中最大。“村民的生态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你让他砍树他都不砍了。”
据记者了解,自“双修”以来,三亚专门运用地方立法保护山体,2016年11月正式施行《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这是针对山体立法的全国最早的地方性法规之一,有望为全国传递“绿色经”。(完)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