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海南:外乡人的“流动”草莓园

12.01.2015  23:14
海南网台消息(直播海南)
        这几天持续的阴天,想必挡住了很多人外出游玩的脚步,不过,在海口去往老城的沿路边上,却有一道冬日里独特的风景。一片片露天的草莓园里。不少游人带着家人孩子,一边摘草莓,一边享受着和谐的相聚时光,今天的走基层报道,我们也跟随着大家的脚步一起来到其中一家草莓园,一起感受这草莓园里的温馨场面。
 
        三斤半,按照每斤25元来算就是75元,虽然这价格要比一般市场价略高,可丝毫挡不住游客们返回园内继续采摘的兴致。
 
        自采自摘,游客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酸酸甜甜的草莓味里又多了一层暖意。而这样的采摘方式,其实也是草莓园老板老陈吸引客源的一种手段,能卖出好销路才是最重要的。
 
        草莓园老板老陈介绍,他来自浙江,去年九月份从当地美鼎村承包了这块12亩的土地种植草莓,如今大量的草莓已经陆续成熟,除了靠游客采摘销售外,他们主要还是通过自己采摘,大量批发销售给当地市场。老陈算了笔帐,按照目前每亩能产两千斤,每斤25元价格计算,除去成本一万元,每亩的草莓产量还能净赚4万元,这样算下来,12亩就将近50万元。不过,要保持这样的利润,老陈一年当中都得要在老家和海南之间来回奔波。
 
        原来,对于老陈而言,草莓的种苗原料和育苗技术都源自于家乡,相比于外地,家乡培育的种苗产量更高,成本更低。所以一到9月份草莓种植季,他都会将培育好的种苗带到气温合适,市场更大的地区种植。直到第二年4月份上市季节过后,他就重新返回家乡培育,再选择新的地区进行播种。实际上,澄迈老城这里已经是十几年来老陈到过的第50多个地区了。
 
        沿袭几百年来浙江商人的传统,为了节省成本,老陈每到一个地区都会带上老婆孩子,搭个简易棚子就近住在草莓园里,再向当地雇佣工人种植。在老陈看来,澄迈老城只是他在海南的第一处试金石,明年,他就打算将他的草莓园迁移到三亚,或许那里人流更多,市场更宽。
 
    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由于这里的土质特殊,含硒量大,种出来的地瓜既富营养,口感又鲜美,被当地人称为“桥头地瓜”,这一名号在短短五年间不仅在海南人尽皆知,很多外地游客也闻名前来购买和参观。然而,去年九月份的一场台风,将村子里一万多亩的地瓜地全部淹坏,今天的走基层,我们也来到了村子里的一个地瓜种植大户谢甲敬的地瓜田里,台风过后,他也迎来了地瓜收成的第一单生意。
 
        顶着冬日里瑟瑟寒风,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委会地瓜种植户谢甲敬和工人们在救灾帐篷里,一箱一箱地分装好地瓜,再搬到订购客人的车上。实际上,这是台风过后谢甲敬收成的第一批地瓜。一边分装,工人们还要赶到地里进行采摘。
 
        谢甲敬说,9月份台风海鸥带来的暴雨将他所种植的128亩地瓜苗全部淹坏后,他向银行贷款了几十万元,雇佣工人重新赶种。为了尽快恢复生产,三个多月来,他将政府补贴给他的救灾帐篷安置在田地旁,自己就住在里面,日夜看护。虽然眼看地里的地瓜已经全部成熟,但实际上,即便这里的地瓜全部卖掉,也不能收回谢甲敬的成本。
 
        原来,受气温和日照影响,9月份到12月份并不是地瓜的种植季节,加上台风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每亩能产3千斤地瓜,现在只能产一千斤。按照每斤8块钱计算,每亩一千斤的价格为8000元,而除去土地承包费,光是谢甲敬每亩投入的人工费和材料费,成本就达到一万元,这样算下来,如今谢甲敬每亩地瓜还亏损2000元,128亩就将近26万元。不过,对于谢甲敬而言,26万元的亏损,相对于桥头地瓜的品牌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在谢甲敬看来,桥头地瓜的品牌刚刚打响几年,如今正是品牌推广的黄金时期,只有保证一年四季地瓜的持续性销售,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为村子打响名号。而作为村子里的种植大户,谢甲敬不仅要维护好品牌的对外销售,台风过后很多农户补种的地瓜他还要进行收购。
 
        在打出品牌的同时,分工细化,优化产品结构,这是谢甲敬下一步的计划。而现在,在将地里成熟地瓜采摘的同时,谢甲敬业已经开始准备地瓜季节新一轮下种,只要顺利的话,下次每亩的产量将达到三千到四千斤,不仅能将亏损的钱赚回来,还能用这些钱继续对外宣传,打响桥头地瓜的地区名号。

 
(文字编辑:于尚宾    视频编辑:潘家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