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血的生命之旅 探访海口街头流动献血车

13.01.2015  17:22

  合格的血浆被送入血库

  血样上贴的条形码标识是每个血样的身份证,具有唯一性,可以保证50年不重复

  日前,央视新闻关注了福建一名五岁女童疑似因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件,一时间关于用血安全的问题也引起了市民的关注。那么,血液从采集到用于临床,需要经历怎样一个过程呢?采集到的血液又需要通过哪些检测呢?对此,记者昨日从海口街头献血点到海南省血液中心,实地了解了一名普通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从采集到能够使用需要走过的“旅程”。

   10:30

   采血车:

   一志愿者冒雨前来献血

  1月12日上午9时左右,连接上电源,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后,海口市明珠广场前的献血车又开始了一天的血液采集工作。由于当日是工作日,适逢阴冷的天气外加小雨,工作人员估计献血者可能不会很多。

  上午10时30分左右,年轻小伙小赵(化名)来到了献血车内。表达了献血意愿后,他掏出身份证,开始填写相关登记表。随后,工作人员在他手指上取了两滴血做乙肝和血型的快速检测,并做了一些简单的询问和体检,结果显示符合献血要求。“是O型,也吃过早饭了,可以献血了。”工作人员说。准备工作后,便在小赵的右臂系上了压脉带,用酒精消毒后将针管插进了小赵的血管里。工作人员告诉小赵,献血时要有规律地做松拳握拳动作,间隔大约10秒一次,以促进血液流速。

  大约几分钟后,小赵完成了这次献血,工作人员将针拔出,200毫升血液此时已经全部流进了血袋。接下来,工作人员用止血钳拔掉连着血袋的针头,在血袋和针头间的软管封合,这是留作后续检验用的血样。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在小赵的血袋和血样上分别贴上一套对应的条形码标识。完成这一切,这袋刚刚采集到的血被放进冰箱保存。

  当天中午,省血液中心的血液车开到全市各献血点,将采集的血液运往血液中心。

   14:00

   成分科:

   血液分离成血浆和红细胞

  12日14时,送血车将小赵的血液送到了海南省血液中心。

  完成交接后,供血科工作人员扫描血袋“身上”的条形码,将小赵的血型、血量等信息录入电脑。“这其实就是每个血样的身份证,具有唯一性,可以保证50年不重复。”随后,小赵的血液将发往成分科进行分离,同时把对应的待检血样发往检验科检验。

  在成分科,工作人员将采集的血液进行分离。一袋全血经过离心机的操作后,分离成不同成分的血制品。

  “什么病需要用什么血液成分,我们就在这进行分离。”成分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成分科将把采集到的血液分离成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和其他采集到的血液一样,小赵的血液被分离成了血浆和悬浮红细胞。工作人员将血浆放入了另一个袋子,冰冻保存,以备用于特殊病人的治疗。

  完成血浆和红细胞的分离,工作人员还将对血浆进行灭活。“灭活操作可以杀死血浆中的致病病菌,使得病人在使用血浆时不会有被感染的风险。”但值得一提的是,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做到血球灭活。

   15:00

   检验科:对血液样本进行7项检查

  在血液分离的同时,小赵的血液样本则在检验科接受一系列严格的检测。

  跟随血样的流转,记者套上鞋套来到了省血液中心的检验科。小赵的血样被送到这里后,首先需要进行标本处理。标本处理室的主角同样是几台“全自动离心机”,将血样放入离心机内。一会儿之后,血样便按不同的比重形成分层,血浆在上层,红细胞在下层,而中间则沉淀着血球。“我们检测一般都是使用血浆,所以需要把血浆分离出来。”检验科负责人告诉记者。

  完成分离,小赵的血液将会被加样。加样设备均为全自动设备,避免了人为操作。“这个过程主要就是检测血液中的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可以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此外,还会有谷丙转氨酶检测,这是肝功能检测的一个深化指标。”检验科负责人说。通过病原体检测后,工作人员还会对血样进行血液定型。在这个步骤中,小赵的血样将被明确标注血型。

  分子生物学检测也是血样检测的一个内容。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将进一步对血样的乙肝、丙肝、艾滋等病原体进行遗传检测。

  检验科负责人表示,目前检测科共有18名工作人员,一个血样需要通过7项检测,做完整个检测流程往往需要耗费12个小时。“每项检测都有检测成本,这也是无偿献血,但却有偿供血的原因之一。”

  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都将扫描血样“身上”的条形码,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登记。完成所有检测后,工作人员将会结合检测结果形成报告,这个过程又需要耗费一天时间。在一定意义上,这份报告将帮助供血部门确定可靠、有效的血样情况。而小赵所献的血能否满足用血要求最终用于临床,也需要取决于这份报告。

  “一些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有一个窗口期(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一般需要2周的时间血液才会产生艾滋病毒抗体,在此期间抗体检测呈阴性,这段时间即为窗口期),如果感染者在这个时间段来献血,以目前世界上的检测手段,是检测不出艾滋病毒的。”检验科负责人说,这可能就是五岁女童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一个原因。

   两天后

   送入血库分类贮存

  经过两天左右时间,做完了严格的“体检”,并且都达标之后,小赵的血液会被送到省血液中心的血库进行标识、包装。这里会根据不同成分的血制品进行分类贮存。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病毒灭活血浆、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按照不同的存放要求被放在了指定的贮存柜里。

  “各个医院的供血科会根据各自医院的临床实际需求,和供血科联系对接。然后我们就会根据他们的需求,供应给他们。”供血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血库会根据不同血型的需求情况,设定一个“血液存储警戒线”。以O型血为例,上限为3000袋,下限为500袋。而需求量较少的AB型血上限则为400袋,下限100袋。

  “并不是说库存的血越多越好,太多了用不了也会造成浪费。”工作人员介绍,血液具有一定的保质期,一般来说为35天。因此,在血库中存放的血并不会“待上”太久的时间,往往几天后就会送到医院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