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加工从公开到隐蔽 陌生人难靠近

09.09.2015  09:58

  从公开到隐蔽

  捕杀蚯蚓何时休

  农业部门:法律依据不健全成为监管难点

  琼海市长坡镇烟塘墟的一些人受利益驱使,乱捕滥杀蚯蚓,媒体曾对此进行报道。近日,记者到琼海市长坡镇黄号村、长山园村委会回访,仍发现有捕杀蚯蚓行为。据知情人透露,乱捕滥杀蚯蚓已向定安、文昌、澄迈、万宁等地延伸……

  蚯蚓,又称之为“地龙”,是一种常见的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但是随着蚯蚓被用于药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价格不断上翻,琼海市长坡镇烟塘墟的一些人受利益驱使,大肆乱捕滥杀蚯蚓,并形成产业链,破坏了国土环境资源。媒体曾在2012年3月20日和2014年10月19日对此进行了报道,也引起了琼海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打击乱捕滥杀蚯蚓的行为。可南国都市报记者9月8日到琼海市长坡镇黄号村、长山园村委会回访时,仍发现有乱捕滥杀蚯蚓的行为,并且从公开转向了隐蔽。据知情人透露,乱捕滥杀蚯蚓已向定安、文昌、澄迈、万宁等地延伸,情况不容乐观。

  黄号村:6个蚯蚓加工坊一字排开

  9月8日上午,记者在当地一位热心村民的带路下,到琼海市长坡镇烟塘墟的黄号村,在一条乡村道路的西侧,记者看到椰子树下一字排开6个简陋的蚯蚓加工坊,均是用油毡纸搭建的矮作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臭味。带路的村民告诉记者,这臭味就是这些蚯蚓加工坊捕杀蚯蚓和晒蚯蚓留下的。带路的村民还告诉记者,这里前几天还在开工,但9月7日有媒体报道后,今天才没有开工。“要不这里可热闹了,有加工蚯蚓的,也有收购蚯蚓的。”村民称。

  该村民告诉记者,目前,这里收购的鲜蚯蚓是4元多一斤,蚯蚓干是50多元一斤。“价高的时候,鲜蚯蚓高达5元多一斤,蚯蚓干60多元一斤。

  当记者走到距离烟塘小学大门口不远处的加工坊时,里面有个年约50来岁的中年男子正躺在椅子上看书,记者称前来收购蚯蚓干的。但该男子打量了记者一会后,声称这里没有人搞蚯蚓干。记者在离开时,故意抛下一句话,称在这里想以58元一斤收购蚯蚓干都买不到。

  记者刚刚走出该加工坊不远,该男子跟了出来,不料,在记者的车后方,有一年轻男子骑摩托车停在后面,一见中年男子,马上大喊“阿叔,今天生意不好!”中年男子一听,立刻停住脚步,并站在路旁观看。记者见对方警惕了,就开车离开了。

  “媒体曝光后,这里不但停止加工了,还对陌生人很警惕。”带路的村民对记者说。“我刚才听到后面有摩托车声音,趴了下来才没被对方发现。

  蚯蚓加工从公开到隐蔽陌生人很难靠近

  一位杨姓知情人告诉记者,前些天,琼海市长坡镇组织了派出所等部门进行打击,传唤了几个人,还没收了一些蚯蚓干。“一是政府打击,一是媒体曝光,加工蚯蚓的农户都学精明了,加工方式也从原来的公开转向隐蔽,农户如果有蚯蚓干出售,都是单线和收购商联系,陌生人很难靠近。”杨先生称。

  “现在最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当地捕抓蚯蚓的人太多,很多人到了周边的定安、文昌、澄迈和万宁抓捕蚯蚓,到了下午的时候,就拿回烟塘出售赚钱。”杨先生说,“虽然相关职能部门也打击,但情况不容乐观。

  在长山园村委会马埇村,一村民告诉记者,由于该地区的蚯蚓个头大,根本不愁销售。外地收购者一般在烟塘地区比较热闹的集市处租一个小铺面,然后开车到蚯蚓加工点收集已经加工好的蚯蚓干,一手交货一手交钱。

  记者在长山园村委会办公楼附近的一小店里和一位年老的男子聊天。该男子告诉记者,当地乱捕滥杀蚯蚓已经多年了,蚯蚓干都是卖给大陆客商,海南本地几乎没人收购蚯蚓干。

  该男子告诉记者,由于到地里捕抓蚯蚓,没啥成本,当地不少人都干起了“兼职”,有些人都赚钱建起了楼房。“每天下午4、5点钟,那些去捕抓蚯蚓的人就用塑料桶装着蚯蚓来村委会前交易。

  男子告诉记者,前两天,大陆客商开了一辆大卡车和一辆皮卡车到长山园村委会,收购了整整两车蚯蚓。

  法律依据不健全成为监管难点

  记者就当地村民乱捕滥杀蚯蚓一事到烟塘派出所采访。该所冯所长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长坡镇委镇政府都组织派出所、工商和国土等部门对捕杀蚯蚓的行为进行打击。琼海市长坡镇周镇长告诉记者,长坡镇前几天才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去打击,虽然没抓到人,但没收了一袋蚯蚓干。

  琼海市农业局雷副局长在接受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虽然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打击,但农业执法大队并没有任何法律条文和依据去处罚,所以形成了执法困难,也是造成监管空白的主要原因。“我们查了法律条文,发现国土环境和工商部门还有一些法律条文能作为处罚依据。”雷副局长称。

  省环保厅:

  将申请资金进行专项研究推动保护蚯蚓的法规制定

  去年10月份,媒体对琼海等地电击蚯蚓的现象进行重点报道后,曾引起省政府重视,并于去年10月28日,由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召集我省相关单位及专家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滥捕蚯蚓的行为刺痛了参与座谈会的专家、学者,并一致认为,必须及早采取措施,制止滥捕蚯蚓行为,保护生态环境。记者于9月8日进行了回访。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省环保厅已收到省人大提出的“关于制定《海南省禁止捕杀野生蚯蚓,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的建议”。省环保厅生态处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省人大提出的意见建议,下一步省环保厅将联合有关部门全面组织全省各市县开展对大规模捕杀蚯蚓的行为进行排查,制止大量捕杀蚯蚓的行为,清理、取缔蚯蚓加工作坊,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媒体报导,普及有关蚯蚓的知识,宣传蚯蚓的好处和作用,提高对蚯蚓保护的认识,引导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并积极争取立项开展专题研究,定量监测研究蚯蚓与土壤肥力生态环境的关系,为保护蚯蚓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在此基础上省环保厅将积极会同省农业、林业、公安等有关部门加强调查和研究,结合国家正在制定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及《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海南省禁止捕杀野生蚯蚓,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海南省土壤环境保护法规规章》等法律法规,并明确保护野生蚯蚓等野生动物相关条款。此外,积极协同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研究和扶持我省发展人工养殖蚯蚓项目的可行性,引导发展蚯蚓特色养殖,以满足市场需求。

  省环保厅生态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大规模捕杀加工蚯蚓的行为,无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有多大,目前仅能定性分析判断,没有定量研究论证,因此也没有为保护蚯蚓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据介绍,省环保厅计划今年向省财政部门提出资金申请开展定量监测蚯蚓与土壤肥力生态环境的关系的专题调研工作,但这项研究工作是否属于迫切需要进行,还需通过财政部门的审批。如果审批不通过,没有资金开展调研工作,无法形成保护蚯蚓的科学理论依据,也必然无法推动相关保护法规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