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食药监局主动出击问题诊所 规范用药程序

10.12.2014  10:43

  海口网12月10日消息 (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任锦雯)近年来各地频繁曝光小诊所使用过期药品和医疗器械造成患者伤亡的案例,日前,记者对海口部分小诊所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走访,发现仍然有一些小诊所有意无意使用过期药。为了进一步规范小诊所用药,市食药监局主动出击,结合摸底检查和临时抽查,取缔了生产销售假药的问题诊所,规范了诊所用药程序。

  案例:

  小诊所多次使用“假药

  去年4月1日,海口市龙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某中医内科诊所开展突击检查。检查过程中,市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在诊所西南角房间的药架上查到过期的氯化钠注射液等13个药品品种;在西南角房间的电冰箱里面查到自配的中药液180袋,中药液的包装上标有“中药液”,但并未标明医疗机构制剂配制单位和制剂批准文号;在诊所东南角的房间,执法人员还查到了煎药包装机1台,查处时包装机上正装有印着“中药液”的标签。

  三个月后,市食药监局对诊所进行监督检查时,再次查到过期的葡萄糖注射液和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等药械、自配的中药液141袋。执法人员当场对以上过期药品、医疗器械和中药液等进行查处,并责令该诊所立即停止自配制剂及使用过期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经审查,诊所使用劣药和过期医疗器械及配制中药液的行为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市食药监局将从严从重对其进行处罚,并将其涉嫌生产假药的行为移送司法机关 ,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走访:

  市民不了解自制中药包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仍有部分小诊所特别是中医门诊部违规制造自制中药包。实际上,这些没有标示制剂批准文号的中药包就是假药,但市民对这些中药包的危害性却不甚了解。

  许多就医的市民均表示,曾经购买过自制中药包,但并没有留意是否有相关批准文号,也并不知道这些中药制剂是否涉嫌造假,甚至有一些患者觉得有没有经过批准和检验都不太重要。当记者问及如果吃了没有经过检验的药出现了问题怎么办,市民也大多不置可否。“中药嘛,应该都是无害的吧,我想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市民陈先生说。

  然而也有一些自我保护意识强的市民意识到了自制中药包的危害,市民符女士就是其中之一。“我以前痛经总是去中医门诊部配了中药喝,结果喝着喝着竟然没治好痛经还总是拉肚子,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中药材过期变质导致的。”符女士说,后来去找门诊说理,他们根本就不认账,不承认这药是他们卖的。

  提醒:

  诊所购药注意生产日期

  小诊所在方便了市民的同时,也加重了相关部门的监管难度。许多不法的小诊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部门查处了就整改,整改后再死灰复燃的现象比较常见。市食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稽查大队队长张晓表示,目前海口的小诊所使用过期药品的现象偶有发生,危害百姓的用药安全。

  “小诊所开药常是用小包装上几颗给患者服用,患者在用药时并不能看到药品有效期。此外,小诊所缺乏专人对药品进行定期的检查,容易出现给患者开过期药品的现象。”张晓说,作为监管部门一定会加大监管力度对这些小诊所开展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但仍要提醒患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购药时一定要注意药品的有效期,购买中药制剂的时候,也要查看是否有相关的批准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