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种菜:科技“浇灌”以色列沙漠农业之花

25.05.2015  17:09

  在干旱炎热的荒漠中用地下苦咸水种植蔬菜、鲜花和水果,每年出口欧洲等地赚取巨额外汇。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真实地发生在以色列。

  以色列阿拉法谷地农业基地紧挨约旦边境,北起死海,南到红海,年降水量只有20到50毫米,是内盖夫沙漠的一片盐碱地。经过30多年的开发,这片不毛之地已成为以色列重要的农业出口基地,蔬菜远销欧洲等地,为以色列赢得“欧洲的冬季厨房”美誉。

  “当初人们都觉得我们是疯子,因为阿拉法谷地环境恶劣,人都难以在此生活,更别提种菜了。但事实证明这是可能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色列在上世纪60年代发明的滴灌技术。”在一处葡萄大棚内,当地农业研发中心的首席土壤和水研究员艾菲·特里普勒博士指着葡萄架下的塑料管笑着对记者说。

  据特里普勒介绍,阿拉法谷地降水极为稀少,又远离以色列农业供水管网,农业用水只能依靠从地下抽取的苦咸水。“用咸水浇地,为何地表不见白色的盐渍,葡萄也没有被烧伤的迹象?”面对记者的疑惑,特里普勒解释说,这正是滴灌的奥秘所在。如使用漫灌和喷灌,地表肯定会出现盐渍,久而久之,作物根部容易被烧伤。

  滴灌通常在作物根部下方的土壤中形成一个洋葱形状的含水层,作物根系仅在这个洋葱形的含水层内发育,由于阿拉法谷地土壤是极为疏松的沙土,在供水量超过作物需要的水量时,多余的水会把盐分冲刷至含水层的周边。定期超量供水,可将盐分冲刷至土壤深处,不会形成积累,从而使作物根系生长区内的盐分含量保持在最低水平。一般情况下,为防止盐分沉积,供水量须超过作物实际需求的75%。

  大棚内几名工人正在采摘葡萄。特里普勒说,在阿拉法谷地垦荒,主要是看中这里冬季温和的气候,这里冬季日照充足,适宜种植反季水果和蔬菜。这里的早熟葡萄可提前4个月供应市场,身价不菲。除水果外,这里还种植彩椒、西红柿等蔬菜,每年出口的新鲜蔬菜占以色列新鲜蔬菜总出口量的60%。

  在沙漠里种菜,虫害是一大问题,但阿拉法谷地的种植户却很少使用农药。在一片彩椒园里,特里普勒介绍说,为达到欧洲市场对农药残留的严格标准,阿拉法谷地主要采取三种办法防范虫害,以最大限度降低农药的使用。一是给菜园和果园搭“蚊帐”,建塑料大棚或纱帐,既可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冬季起到温室作用,还能把菜园、果园和外界实行物理隔离;二是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以虫治虫”,如跳小蜂主要用于对付危害柑橘和葡萄的介壳虫。通过使用生物防治法,除一些蔬菜外,大部分农作物无需使用农药;三是高温杀虫法,在每年气温最高的7月和8月,在全垦区范围内停止农耕活动,所有农田覆盖塑料膜,利用日照高温杀灭地里的害虫。

  “使用农药不仅会杀死害虫的天敌,还会殃及人工放养在大棚内给作物授粉的熊蜂,所以我们的原则是尽量避免使用农药。”特里普勒一边说一边摘下一个彩椒让记者品尝。

  为了竞争欧洲市场,阿拉法谷地的农业专家正在研究不用化学品长时间保鲜蔬菜的办法。特里普勒说,以色列远离欧洲,要和西班牙、摩洛哥等国的农产品竞争,必须要有长时间保鲜的技术,其中一个选项是利用氮气保鲜。预计明年会推出新的农产品保鲜方法,届时出口国外的以色列彩椒的保鲜期可望从目前的10天延长至30天。(记者杨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