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化传承需要每个人激情参与

10.02.2017  12:12
  ■  饶思锐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将至,又将把一年的春节氛围推至最高潮。与除夕阖家团圆、闭门守岁不同,元宵佳节人们开门敞户,万家灯火辉煌,男女老少走出宅院赏灯猜谜、舞龙耍船、燃灯放焰,共享欢乐祥和,分享喜悦心情,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演绎得淋漓尽致。除了赏月观灯、吃元宵等常见传统习俗,海南各地也有不少特有的元宵习俗,如临高的木偶戏、海口府城的换花节等等,尤其是海口的“装马匹”巡游活动,更是观者如海、随者似潮,热闹非凡。

  也正是因为元宵节的民俗活动丰富热闹,因而自古便有“闹元宵”一说。“”不是静,而是要动起来,是要主动参与进来,融入节日的氛围之中,使节日的氛围达到高潮。“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便对昔时元宵佳节的盛况有所描述,花灯如千树之花,焰火如星雨,香车满路,笙歌四起,花船龙灯舞了一夜,青年男女各自寻觅意中人。盛况如此,又试问“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不少地方,尤其是一些城市里,元宵节的节日氛围正逐年淡化,民间自发组织的民俗活动也越来越少了,高跷不会踩了,龙灯没人舞了,烟花焰火也被禁放了……城市里,一些为数不多的节日活动,也大都是政府部门组织的展演性质的活动。元宵节正渐渐失去其本意,节日的内涵也在不断萎缩,节日活动正逐渐被简化成了吃元宵、看烟花、看晚会,“闹元宵”的习俗正逐渐被看电视、玩手机、打麻将所替代,越来越多的人宅在家里不愿出门。

  也正是因为这些节日文化活动渐渐失去了传承,人们也越发觉得失落——年味淡了、节日氛围没了,以至于不少网友调侃说,西方节日都被国人过成了情人节,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则都演变成了吃货节。可不是嘛,除夕日成了“饺子节”,元宵节成了“元宵节”,三月三成为“鸡蛋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人们对节日文化渐失敬畏之心,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就在这一次次调侃的段子中被瓦解、击碎,在人们对传承的背弃中被演变、消失。这是何等的可悲。

  可喜的是,在海南,因为政府引导、培育得力,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到位,元宵节的文化氛围不淡反浓,自发走出家门参与群众游园活动的群众更是一年多过一年。这就是节日活动的魅力,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这种难得的文化图景,更需我们倍加珍惜、呵护,尤其是相关政府部门,更要努力为其活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民俗活动饱含勃勃生机,让地域文化越发欣欣向荣。

  明天就是元宵节了,等“月上柳梢头”后,就让我们一起“人约黄昏后”,一同走出来、闹起来,涌入狂欢的队伍,分享彼此的喜悦,还原节日应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