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船难圆渔家梦 “小证”引发大麻烦

22.01.2015  02:31
海南网台消息(直播海南):
        生活中,不少人都因为海南城市规模小而觉得惬意,确实,若论陆地面积,海南可能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了,可是,如果比比海洋面积,海南那就能把其他省份秒杀,因为海南的海洋面积有200多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一位,有着这么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南的海洋生产自然也在全国遥遥领先,可是,最近,琼海市潭门镇的不少海洋从业者就遇到了难题,记者一打听,他们的难题其实也是全省海洋产业面临的困境,到底怎么回事,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已经年过半百的何世轩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摆脱自己从父辈继承下来的木质渔船,造艘钢铁大船继续闯海,为了这个目标他辛苦了大半辈子攒钱,可是,钱攒够了,却一直因为环境、政策等原因,迟迟无法实现换船梦,直到2012年9月,为了推进海南省渔船改造工作,国家下发了200艘渔船更新指标,计划组建一支由捕捞船和综合补给船组成的南沙捕捞船队,何世轩才争取到了一个指标,把自己的木船换成了钢铁船。可是,去年六月份,新船顺利完工,何世轩驾船出海的愿望却依然难圆。
        原来,何世轩的船是委托浙江宁波建业船业有限公司建造的,可新船建好后,却因为没有办理《船舶检验证书》,不符合规定而无法通过出海作业的审批,他的新船也因此在潭门港闲置了半年,和他有同样尴尬遭遇的还有其他同批次交付的11艘船只,他们承载着船主驰骋海疆的希望,却又不得不面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窘境。
        除了焦急的船主,等待新船出海的还有潭门当地不少的船工,因为早在新船即将完工时,不少船主就已经招来了船工,买好设备,打算从去年8月开始陆续出海,按照惯例,大家就正好都能赶在春节前回家过年,可如今,因为新船的出海日期未定,船工们也只能领到基本工资,被牢牢的拴在了当地,不敢外出,而船主们也要承担着人工、设备维修的成本压力,度日如年。
        看起来,很多人都会不解,既然损失这么大,船主们为什么不去职能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早日解决呢?为什么12艘渔船等待了近半年也没有办理出这张《船舶检验证书》?正常办理《船舶检验证书》需要多久?大家又该怎么办呢?别急,咱们接着往下看。
        记者了解到,为保护海洋资源,从2000年开始,我国开始对海洋渔船实行“双控”管理,即控制马力数和控制总船数,并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动态管理系统。各地新造的渔船都要具备国家或省级部门出具的,船网工具指标申请获批证明,和开工许可证后才能开工。(上板子:示意图)渔船完工时应由建造所在地的船检部门检验合格,并颁发《船舶检验证书》之后,船主凭《船舶检验证书》到船籍所在地的渔业部门办理登记证和捕捞许可证后方可作业(下板子)。
        渔民何世轩告诉记者,因为他们以前造船,一般都是在船完工后下水检验通过就可以做船检,如果检验通过,一般15个工作日内就可以拿到船检证书。可这次,他们的12艘渔船是在浙江建造的,所以这《船舶检验证书》为什么拿不到,他们也是一知半解。
        原来,因为“双控”管理原则,浙江渔政部门要确定这12艘为海南建造的渔船符合“双控”指标才能开具《船舶检验证书》,可浙江方面查询之后却跟何世轩他们说,无法在全国渔船管理数据库中查到相关信息,所以无法为他们办理《船舶检验证书》,而何世轩他们在和当地渔政部门反映情况后得到的消息却让他们自己哭笑不得。
        琼海市海洋与渔业局  副局长李兴志称,在去年12月份,针对此事,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就已经和浙江渔政部门达成共识,由宁波的船厂把造船数据发给宁波船检局,再由宁波船检局转交海南船检局,可对于浙江方面为什么迟迟不发数据,导致船检无法进行,海南方面也无法解释,随后,记者也电话联系了浙江宁波建业船业有限公司询问原因。
        记者了解到,原来,因为之前无法进行船检,一些船主心里没底,就拖欠了部分造船的尾款。而因为造船款没有缴清,有所顾虑,船厂也就一直不交造船数据,形成了一个怪圈,而目前,海南的渔政部门也正在与浙江方面协调,同时督促船主们尽快付清尾款,尽快完成渔船检验工作。
        琼海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李副局长表示,只要浙江方面把造船数据传到海南船检局,他们将会在20个工作日内审核办理这些渔民出海捕捞的相关证件。可同时,他也透露,虽然何世轩他们这次的困难有解决的希望,可如果未来还有类似的情况,他们还要犯难,而原因还是因为海南的船网工具指标数据无法查证,那这个问题到底有什么隐情?以后的跨省造船是否能顺畅些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李兴志介绍,一般情况下,在本省船厂建造的渔船,凭借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印发的《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申请获批后就可以由海南省对船只进行检验办证。可是,因为海南一直没有纳入全国动态渔船管理数据库中,所以,其它省份的渔政部门一来无法查证海南的渔船管理数据,不敢确保下发“船检证”符合政策规定,二来,因为同样的原因,海南省的《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无法在全国起到法定作用,所以其它省份对为海南生产的海洋渔船就不敢审批开证了。所以说,造成目前难题的根源,就是海南的海洋渔船管理无法和国家的海洋渔船管理接轨。
        记者了解到,由于海南建省晚,经济基础差,渔船大多以小船、木船为主,所以,如果按照全国渔船管理系统的分配指标计算,只能达到我省目前海洋渔船保有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这一指标的分配标准一出台就已经满足不了海南海洋渔船的发展需要,甚至还会束缚海南海洋渔业的发展,所以,农业部也特批海南不纳入全国渔船信息管理系统,而是自成一派,自行管理,也正是这样的渔船管理模式,才造成了像何世轩这样,委托外省造船难以通过检验的情况的发生,可对何世轩他们来说,这样的选择却也是无奈之举。
        对于潭门镇的船主们来说,能把自己的小渔船换成结实的大渔船,那不仅意味着生活的改变,也意味着未来的渔业发展方向,可是,这次的事也让他们看到了一些隐患,比如,在省外造船会有这么多麻烦,大家也都希望以后能在省内造船,既省事,也为海南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可船主们却说海南造不出这么大的船,那么,海南目前的造船产业发展如何,会不会受到刚才所说的,两套系统的影响呢,我们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报道。
        记者了解到,计划中的南沙骨干捕捞船队将新建渔船200艘,其中有一部分是在浙江、福建等地的船厂建造,其余大部分都是由海南的船厂建造的。海南森江沅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造船厂,可是,记者采访时却感受到,虽然接到了这么一大笔订单,造船厂的热情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船厂的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忙于处理省外建造渔船无法开具《船舶检验证书》的问题,海南省船检局在他们为两艘新造完工的渔船提交申请后,一直没有对他们的待检船舶进行检验,新船也只好暂时停放在船厂,船厂无法交付,自然也收不到造船尾款,焦急万分,不过,相对于此,更让他们焦急的还是无法生产大吨位船舶,抢不到更赚钱的市场。
        海南森江沅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梁经理说,他们船厂造一艘500吨的钢质渔船,大概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在造船市场比较成熟的浙江、福建等地,建造一艘同级别的船只只要2到3个月时间。在成本费用上,他们花费的也比外省同行要多出近一倍,而产业发展滞后也直接导致熟练造船技工不足等等连锁反应。
        业内人士透露,因为海南本省的技术工人和配套设施匮乏,海南的大型造船厂一直维持在5家左右的规模,其余的船厂都是生产小型木质渔船,设备落后,相比浙江等地一个地级市就有上百家船厂的规模,海南的造船业确实比较薄弱。再加上类似无法加入全国渔船管理数据库这样政策上的约束,也给海南的造船业上了紧箍咒。
 
 
        (视频编辑:王昌运      文字编辑:陈芊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