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新华社西宁8月24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青海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八月的青海高原,群山巍巍,风光壮美。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在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郝鹏陪同下,来到海西、海东、西宁等地,就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调研考察。
8月22日上午,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下午即驱车前往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考察。这是我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青海利用这里的盐湖资源,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发展盐化工业。目前,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形成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5个产业群,其金属镁项目是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验区之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核心项目。
在盐湖码头,他听取了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情况介绍,了解企业综合利用盐湖资源、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情况,并察看氯化钾、氢氧化钾、硝酸钾、锂电池、镁合金等盐化工产品展示。随后,他沿栈道步行至盐湖边,察看现代化机械采盐操作,了解盐湖资源储备保护、开发利用等情况。习近平指出,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区内相关产业流程、技术、工艺创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盐湖这一宝贵资源永续造福人民。
离开盐湖码头,习近平驱车来到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视察。该村为藏族村,是一个移民定居点。2004年11月,128户407名牧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从400多公里之外、海拔4700米的地方搬迁至格尔木市南郊。习近平一下车,老村支书更尕南杰就迎上前向他敬献哈达,村民向他敬献切玛、青稞酒。习近平在村委会听取该村生态移民搬迁、民族团结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等情况介绍,随后视察村容村貌,并到藏族村民申格家中察看住房和生活情况,同一家人亲切交谈。申格从多方面赞扬生态移民政策好,并拿出自家的草原证、医保卡给总书记看。看到乡亲们衣食住行各方面条件比较好,有稳定的收入,普遍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习近平很高兴,对他们说你们的幸福日子还长着呢。习近平指出,保护三江源是党中央确定的大政策,生态移民是落实这项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组织实施好。习近平强调,我们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是一家人,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团结进步。临别时,村民们身着鲜艳的藏族服装,扶老携幼,来到村口欢送总书记,他们手挥哈达,不停高喊“扎西德勒”,习近平同乡亲们一一握手,祝他们日子越来越美满。欢乐祥和的动人场景,展现了总书记同藏族同胞心连心的真挚情感。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