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动态第069期

17.04.2017  16:57

 

 

 

 

脱贫攻坚动态

 

 

 

第069期

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                                      2017年4月10日

 

 

编者按: 2016年10月、11月,国家信访局研究室分别赴四川、贵州、甘肃、安徽4省的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信访渠道反映的扶贫领域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刊发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扶贫简报》。根据何西庆副省长的批示要求,现将此调研报告转载,供参阅。

 

国家信访局研究室调研组

关于当前扶贫领域信访问题的调研分析

 

以习近乎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贫困地区视察调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一系列力度大、针对性强、含金最高的重大举措扎实推进,贫困地区群众的居住条件、生活水平等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普遍增强。但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信访问题,尤其是2015年以来,信访量增幅明显,反映问题较为集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2016年10月、11月,国家信访局研究室分赴四川平昌、昭觉,贵州赫章,甘肃康乐、通渭,安徽颖上、霍邱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实地调研。经了解,2015年以来7个县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扶贫领域问题741件(人)次,占信访总量的11.9%。从信访诉求的内容看,主要集中在精准识别不精准、扶贫资金使用不公平、扶贫项目安排不合理、易地搬迁难落实、医疗费用负担重等方面。

一、当前扶贫领域反映的突出问题

一是扶贫项目偏重于短、平、快,群众长期稳定增收有困难。 基层干部反秧,省里对贫困县的脱贫进度都有明确时限规定,为保证在规定期限内达到脱贫验收标准,基层干部和驻村包户干部不得不想办法搞一些来得快的项目,有些直接给钱给物,有些是由包户干部包办项目,至于验收后的持续稳定增收则较少顾及,致使一些产业链长、收益期长的稳定增收项目得不到有效实施。从调研情况看,一些贫困乡镇普遍存在扶贫产业支撑不够的问题,有的产业规划不符合当地实际,只管短期成效不考虑长远发展。短期内由于政策扶持和大量资金注入,家庭收入达到脱贫标准没问题,但如果缺乏长期项目支撑,这样的脱贫就是“喂出来”的,而不是“长出来”的,贫困群众短期内即使脱贫了,但稳定脱贫、长远致富依然难有保障。

二是重特大疾病致贫返贫,救助帮扶跟不上。 目前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仍处于生存型、温饱型状态,一旦家庭成员中出现重特大疾病,或因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而收入减少,或因治病费用支出过大,导致家庭致贫或返贫。四川省马尔康市大骨节病发生率很高,全市2944名贫困人口中,患大骨节病的多达1000余人,大多丧失了劳动能力,脱贫致富更加困难。基层干部介绍说,虽然国家从2002年先后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济救助等制度,对重特大疾病进行专项救济,在门诊、住院等环节加大救助力度,但仍有相当部分需要农民自身负担,这仍是一笔大额费用。重特大疾病成为一些农村家庭致贫或返贫的主要原因,也是群众最为担忧的。

三是易地搬迁扶贫和危房改造落实不到位,资金缺口大。

地搬迁方面存在整体搬迁困难和“搬得出、稳不住”的问题。安徽省颍上县孔台村位于淮河故道边,生活环境恶劣,群众贫困程度相近,需要整村搬迁。但没有纳入精准扶贫的非贫困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的政策和补助标准差距较大,非贫困户感到搬迁负担过重,不愿意搬。危房改造方面存在补助标准过低,地方财力配套不足等问题。甘肃省通渭县基层干部反映,危房改造每户至少需要7万元,中央补助8000元,省市县有少量配套,但由于地方财力配套能力有限,“穷难改”问题非常突出。

四是部分基层干部工作浮躁,作风不扎实。 一些乡、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研究不深不细不透,思路方法不多,讲的话是“精准”,用的招还是“漫灌”;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精准脱贫要求,有些基层干部感到压力大,有急功近利思想,工作行为短期化,把精准扶贫简单化为送钱送物。也有群众反映,一些基层干部存在优亲厚友、暗籍操作、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一些包村驻点干部介绍说,现在是各路神仙搞扶贫,一些有项目、资金的部门派下来的干部,有单位资源支持,可以给包村包户带项目,带资金;没有直接项目权的部门下派干部,则托关系、找门路。也有村民反映,村组干部在精准扶贫建档建卡和惠农资金发放中存在贪污截留问题。

随着精准扶贫各项措施的持续推进,在未来的3、5年内,在农业产业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领域,信访问题还会不断出现。

二、针对反映问题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有扶贫攻坚任务的县一级党委、政府,要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脱贫成效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落实好、运用好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扶贫开发的政策“红利”。各级干部特别是县、乡、村等基层干部,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要求,加强对有关政策的宣传和解释,把政策向群众讲清楚,要入户开展一对一的群众工作,让群众了解农村扶贫、低保等相关政策和申请、审核、审批等程序。同时,要积极宣传劳动致富光荣的观念,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增收能力。

二是及时解决扶贫领域中的突出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好脱贫发展的“瓶颈”制约。完善精准扶贫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应纳尽纳。对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的地区,注重加大医疗、教育、住房的资金投入,有条件的地方,要把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与小城镇建设统筹起来规划实施。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扶持倾斜力度,坚持精准扶贫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既要加强对贫困户的精准帮扶,也要兼顾贫因地区公共服务的投入。尊重贫困群众意愿,培育壮大农村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脱贫摘帽,既要防止拖延症,不思进取,更要防止急躁症,拔苗助长。

三是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和问责力度。 落实好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制度和督查制度,突出贫困地区减贫数量和质量的考核权重。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过程监督,严防“微腐败”造成“大祸害“。强化各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作用,及时督查纠正扶贫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遏制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简 讯 

 

▲省商务厅制定《驻村第一书记考核办法》,对驻村第一书记实行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附加奖等项考核。日常考核的内容共有在岗出勤、民情日记、工作日志3个量化指标,年度考核共设精准帮扶、帮扶成效、服务代理、走访关爱、夜校管理、组织建设、群众满意度、党员教育培养、突发事件处置等15项量化指标。

(省商务厅  范利锋)

 

▲省扶贫办副主任唐文颖一行4人近日到澄迈县西达农场调研垦区城镇户籍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工作并召开座谈会。西达农场负责人介绍了农场贫困人口数量以及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大家就垦区贫困人口如何纳入扶贫工作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澄迈县扶贫办  王澄伟)

 

报: 国务院扶贫办,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及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送: 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

发: 各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市县扶贫办,有关乡镇、驻村工作队、

驻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郭冬生  电话:65368495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共印4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