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脱贫摘帽 三亚47岁单身汉自己花钱盖房

31.12.2016  19:37

      原标题:家门口就业脱贫摘帽 三亚47岁单身汉自己花钱盖房

      在新建房屋前,符小文搀扶着生病的母亲李亚花行走。

      医疗保险工作人员将符小文母亲李亚花的住院医保报销单送到他家。本报记者孙清摄

      30多年来,为照顾患病老母,吉阳区罗蓬新村小组村民符小文仅靠一亩田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清贫。因为贫困,47岁的符小文至今未娶。政府帮忙脱贫后,谁也想不到,这个曾经消极面对生活的人,开始变得积极而又乐观。在家门口找到一份环卫工的工作,开始交往女性朋友,主动摈弃“等、靠、要”思想,自己花钱在家门口盖了一间厨房和一间“储物间”……走过47个艰难的春秋,如今,幸福的生活在向符小文招手。

      帮扶盖房

      结束蜗居“祖屋”生活

      走进符小文的家,有穿梭时空的错觉,沧桑感扑面而来。

      符小文家现有三栋小平房和一栋破旧的“祖屋”。“祖屋”原先是茅草屋,后来他的父亲将茅草屋改造成“木板房”。再后来,父亲因为罹患肺结核去世,这栋“祖屋”再也未经翻新,历经多年的风雨洗礼,已然破旧不堪。只要刮风下雨,屋内就漏雨,无法住人。每逢这样的天气符小文就带着母亲到隔壁堂叔家“寄宿”,待暴风雨过后再回家,几十年如此。

      符小文告诉记者,1981年左右,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带着他和妹妹生活,此外,还要偿还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为了替母亲减轻生活重担,兄妹俩纷纷辍学,出门打工。几年后,母亲也生病。因为没钱治病,一直找不到病根,病情得不到根治,母亲日益憔悴,无法干活。妹妹嫁人后,他便辞职在家照顾母亲。时间长了,他也慢慢地失去了当年改变家庭命运的壮志豪情与斗志。在家种一亩水田,再种植几百株槟榔树,因为没有技术指导,大多数的槟榔树不能结果。就这样,日子越来越贫困,最后连结婚的念头都没有。

      2015年,生活开始发生变化。符小文说,政府得知他的家庭情况后,在“祖屋”旁盖了一栋小平房,有2间卧室,还对房子进行简单装修。房屋竣工后,母子俩激动不已。几十年过去了,再不用蜗居在破旧的“祖屋”,下雨天也不用寄居在堂叔家。

      精准帮扶

      家门口就业脱贫摘帽

      帮扶符小文期间,吉阳区委常委、副区长彭绍云专门为符小文私人订制脱贫方案。考虑符小文孝顺,要照顾患病老母亲,彭绍云在罗蓬就近帮忙找了一份环卫工作。符小文说,以前打工,路途遥远,工作不超过1个月就辞职不干了。如今,在家门口工作,每个月2000元的工资,公司还帮助买保险,逢年过节都会送米、送油、送温暖,他家一年都不需要买油了……

      为了方便工作,三亚明佳环卫公司还给符小文配备一台小型环卫车。政府帮忙盖的“小洋房”竣工后,三亚明佳环卫公司负责人陈云还帮助买了一整套家具。有了工作,有了后盾,更有了大家庭的温暖。这份工作,他“史无前例”地干了6个月。符小文说,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2016年,已经脱贫的符小文花了8000多元,对门口的露天厨房进行重建,又搭建了2间小平房。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储物间。符小文说,政府已经给他太多帮助,现在脱贫了,自己的厨房要自己盖,再也不能偷懒。最令他骄傲的是,他带着老母亲住进了漂亮的“小洋房”。有了工资收入,种植的槟榔树也已经开花结果,日子开始奔小康。

      12月30日下午,符小文的家十分热闹。吉阳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专门上门张贴符小文的母亲李亚花的医疗救助明细。记者看到,李亚花在三亚东南眼科医院治病,医疗总费用4373.8元,其中个人支付1026.94元。据吉阳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个人支付的部分,政府全部报销。其中,核定医疗救助金额718.86元,慈善兜底金额308.08元。这次上门是为了提醒符小文报销费用已经打到账户里别忘记查收。

      当记者一行准备离开时,省卫计委、市卫生局、区卫计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又走进符小文家里了解情况。

      “医疗扶贫+劳务输出”不仅助符小文脱贫,更让47岁的单身汉打开幸福之门,符小文正在交往女性朋友,开始拥抱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