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永远师者陈起贤:我恨不得拿命换孩子好前程

05.04.2015  11:10

      缅怀永远师者陈起贤

      大德大爱存人间

      资料图:86岁老教师陈起贤毕生精力为教育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南海网记者杨隽莹摄)

      资料图:陈起贤老人倾其所有捐资50余万元助学,自己住条件简陋的房子。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洪旭摄

      “我恨不得拿命换孩子一个好前程!”

      这句话是一位老人说的,他叫陈起贤,为海南农村教育事业和贫困学子奉献了一生的人民教师。

      4月5日,海南省道德模范、师者陈起贤逝世后的第二个清明节,节日凝聚的哀思让更多人又再一次缅怀起这位瘦弱的老人,追忆他充满大爱的一生。

      倾尽毕生积蓄50余万元无私助学

      1923年,陈老出生在海口市大坡镇亭竹村一个革命家庭,父亲英年早逝,被母亲独自抚养大,成为了1950年代的大学生。

      1958年春,因为家庭成分,陈老被错判打成“右派”,发放到昌江石碌铁矿教养所改造。1978年秋,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同村在大坡中学任教的陈有许找到陈老,让他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过去近20年间的黯淡生活,自此有了光与热。

      学生吴多颖说他“怪”,因为他常在教学楼的走廊里瞄着,偷偷看孩子们上晚自习,如果哪一晚别的老师没有来课堂辅导,他就快步走进去,对孩子们说“那今晚我再给你们讲讲物理好不好?”

      同事陈有许说他“倔”,1986年光荣退休的陈老没有安享晚年,只日日为没钱上学的孩子担忧。退休没多久,他又重返课堂。

      为了供没有钱读书的孩子上学,陈老开始很少吃肉,他把每月生活费控制在50块之内,最少的一个月只花了16元。最常穿的那套蓝色运动服穿了28年,袖口、裤兜和膝盖,破旧得薄薄蹭亮。

      他每天最幸福的时光,是从枕头底下,掏出本子,记上一天花过几毛钱的账;点点铁饭盒里又攒下的毛票,把这两样宝贝认真郑重地放回枕头下。

      从2003年至2009年7年的时间里,陈老每年从微薄工资中拿出5000元,奖励大坡中学每个年级前五名的学生,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孩子,不用开口,他至少要塞给孩子1000元用作学费。

      病逝前,陈老共捐款53万元人民币,倾尽了所有积蓄。

      清明节际忆师者 泪雨纷飞思贤德

      校园白玉兰,默默吐芬芳。陈老走后,他生前在学校宿舍门前种下的白玉兰,已经长得越发好。

      了解他的人,每每经过白玉兰前,陈老的音容笑貌又会浮现眼前。“为了孩子,为了他们的将来,他这一辈子真的是太苦了。”陈有许如是说。

      今年清明节前,感念陈老大爱,很多大坡中学学生陆续到其女儿陈琼美家里看望。

      “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孤单时会想,入夜了会想。”在陈琼美看来,父亲虽已远去,但他的爱与能量一直照耀着她的生活。“经常会有他的学生来看我,常说是父亲是他们的再造父母,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我想,这大概就是对他最好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