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报志愿不必太纠结

01.07.2014  12:42

  “你是个小女孩,有梦想,有追求,这是对的。但同时,你爸爸的话也不无道理……”父亲反对学医女儿以死相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生杨庆通过微博劝回女孩这段经历被发到网上后引发该不该学医的热议。(6月29日《成都商报》)

  今年高考后,考生报什么专业的新闻似乎很抢眼,江苏省高考理科第一名的吴呈杰,在众多记者劝说下放弃北大新闻学的事让人记忆犹新,父亲反对女儿报考医学的新闻又充斥各大媒体。笔者相信,记者的劝说并无恶意,他们只是希望考生能有一个比自己更好的未来,而父亲的反对背后更是满满的父爱,但这种爱给得太牵强。在报考志愿这件事上,考生的前途和父母、前辈的“”如何权衡,值得所有人深思。

  “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正因为报志愿很重要、很关键,才让很多人倍感纠结,这种纠结让笔者想到《北京人在纽约》中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地狱”。选择专业同理,没有哪个行业只有成功没有失败,也没有哪个工作只有享受没有付出。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换代快、毕业生供过于求、就业难、竞争激烈的社会,寻找一个永远热门、永远占有优势、永远能让大众都认同的“高大上”专业似乎并不那么容易。最近微博流行一个名为“千万别报我们专业”的段子,其中不乏一些被外界视为“热门”“有前途”的专业,比如国际贸易,“听起来‘高大上’,转来转去还是在国内混”;环境工程,实习、工作地点不是在污水处理厂,就是在垃圾处理场;而法学、生物技术等早几年热得发烫的“好专业”,近年来更是因为屡屡“荣登”十大最难就业榜而声名狼藉。

  那么,考生到底该怎样报志愿呢?笔者认为还是应该遵从自己的爱好,将父母、亲友的建议作为参考足矣。因为,专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工作时间久了,难免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产生“七年之痒”。当对工作感到厌倦和痛苦时,兴趣和爱好才是支撑我们扛过去的真正动力。我们应该继续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坚持和努力,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