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开发区去年产值超143亿元

09.02.2018  19:18

  ■ 海南日报记者 陈卓斌 通讯员 吴年怡

  2月的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春意渐浓。临近春节,不少工人们都拎起大包小包,踏上了返乡路。在他们脚下,这座位于海南西北部的工业园区也走过了30个春秋,迎来了而立之年。

  去年,老城经济开发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2017年底,累计入驻企业3339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75家,年投资额超亿元企业达50家;园区全年生产总值完成143.23亿元,同比增长7.8%。

  但园区在快速发展中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比如部分产能落后、过剩,布局不尽合理,粗放型经济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致使可供大型企业落脚的连片土地资源不足。

  怎么办?在去年全省开展的百日大研讨大行动活动中,老城经济开发区自领课题,完成了一份有深度、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简明扼要地说,就是得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开发区实施‘腾笼换鸟’战略,科学地转方式、调结构。”老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曾海燕说。

  腾什么“”?为实现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17年,开发区一方面按照“整顿规范一批、搬迁整合一批、关停取缔一批”的要求,对排查发现的78家“小散乱污”企业进行专项整治,同时研究出台《厂房租赁管理办法》(试行),有序退出低端产业、腾退产业用地;一方面积极开展土地巡查与闲置地调查工作,完成了109宗疑似闲置土地调查工作,面积共计约1.3万亩。

  换哪些“”?一组数据可窥斑见豹:去年一年,园区共有新签约的“高科技、低能耗、低排放、少污染”项目36个,计划投资约214亿元,投资超过1亿元的有23个项目。曾海燕介绍,特别是区内的海南生态软件园,新增入驻企业1140家,入园企业总数达到2443家,为园区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崭新动能。

  除了引入“新鸟”,老城经济开发区还十分注重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2017年,开发区推行“清洁生产”理念,共敦促要求区内涉及饲料生产、农药生产、建材生产等行业的21家企业开展了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改造,总投资近两亿元;积极推进区内永安正大、华盛水泥等企业搬迁工作,解决历史性结构性布局矛盾,优化产业用地布局。

  这些做法均取得了良好收效:区内的澄迈华盛天涯水泥有限公司通过置换水泥球磨机“肚子”里的钢球,使每台机器每年可降低能耗660万千瓦时;华能海口电厂在燃煤发电灰渣的堆放地上建起了光伏电站,日最大发电量超过14万千瓦时……

  曾海燕告诉记者,“2018年,我们要瞄准前沿科技、新兴产业和‘互联网+’项目,重点引进能够带来中上游产业链的龙头企业项目和培育重大税源的项目,同时加快筹备,将海南生态软件园‘极简审批’试点经验推广到老城经济开发区内的工业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

  2018年,老城经济开发区正以愈发稳健的步伐,迈向属于它的又一个春天。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