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老人救逾百名轻生者 被赞“断崖天使”

25.08.2014  10:04
\ - 蓝网
\ - 蓝网
\ - 蓝网
来源: www.hnntv.cn

  丹·里奇“二战”时曾效力于澳大利亚海军。丹·里奇和妻子莫亚。丹·里奇在“断崖”前留影。

  一家美国网站将“断崖”列为全球十大自杀频发地之一。

  2006年,政府授予里奇澳大利亚勋章——这是澳大利亚给平民颁发的最高荣誉。

  原标题:救逾百名轻生者澳大利亚老人被赞“断崖天使”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许多人越来越不堪重负,从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几天前,一家美国猎奇网站就在盘点全球十大自杀频发地,希望了解轻生者将哪些地方作为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站——在这些自杀频发地中,澳大利亚的“断崖”也位列其中,而这也让不少澳大利亚人怀念一位叫做丹·里奇的老人。

  正是因为他在过去50年时间里选择在“断崖”对面的街道上安家,并每当发现在“断崖”附近有独自徘徊的人,他就会过去主动和他们聊天、甚至劝解,打消他们自杀的念头。有报道称,他共挽救过160多个想在此轻生的人。

  正是因为他的存在,发生在“断崖”的自杀事件大幅降低,而丹·里奇也因此获得澳大利亚最高的平民荣誉,还亲切的被人们称为“断崖天使”……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昏暗时刻。如果恰巧这个人站在澳大利亚海岸边的悬崖顶上,感受着微凉的海风和汹涌的浪声,迷失的灵魂就会在“怂恿”之下有一种跳下去结束一切的冲动。在这个时候,一个柔和的声音就可以将他们拉回现实,“你为什么不过来喝杯茶呢?”本欲结束生命的轻生者往往看到眼前站着一位微笑的慈祥老人——他的名字叫做丹·里奇。

  在过去的近50年时间里,丹·里奇一直住在澳大利亚最臭名昭著的自杀频发地对面——位于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海港入口处的悬崖,被当地人称作“断崖”。人们之所以给它起这样的名字,除了因其高达近三百米的落差之外,更有一种引申意义,那就是跳下悬崖,必将有死无生。

  自1800年开始,这处陡峭的悬崖便像磁铁般吸引着对生活绝望的人们,很多人将此地视为自己生命的“终点站”。然而在2000年以后,这里的自杀率大幅降低,因为丹·里奇一直守候在这里,甘当成为这片伤心之地的“守护天使”。据官方统计,里奇一共拯救了160余人的生命,当然,里奇也从来不去计算这些。

  每天起床后就留意悬崖

  可以说,丹·里奇很“享受”这样的工作——出生于1926年的里奇,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住在“断崖”对面的街道上,而他每天早上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透过窗户看看街对面有没有人站在悬崖边上。

  “自从我搬到这里不久后我便发现,很多人貌似到悬崖边上看风景,但一回头他们便消失了”,里奇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在这目睹了好几件类似的自杀事件之后,我便决定要劝阻那些企图轻生的人,而这几乎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自180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人就蜂拥而至——来到“断崖”结束他们的生命。当地官员曾表示,那时几乎平均一周就有一个人在这里自杀。当地为此还特地申请联邦资金为悬崖建造更高的栅栏和安保设备,但是成效不大。

  然而自从里奇来到这里甘心成为守护者,“从此事情发生了变化”,里奇的女儿说,“在警方赶到前,甚至在路人拨打热线电话之前,他(里奇)便会走上前拯救企图自杀者。”如果发现有情绪低落的陌生人,里奇也会走过去微笑着问,“需要帮忙吗?”里奇还邀请他们到家中喝杯茶,打消他们自杀的念头,大家因此也称他为“断崖天使”。

  “不要小看微笑的力量”

  因为自杀事件频发,不少“断崖”当地居民都陆续搬走,然而里奇却从未有过类似的想法,他的妻子莫亚也没有觉得他们家的位置有什么问题。“我想,如果能住在这里并帮助一些人,不是一件更美妙的事吗?”

  这位前人寿保险推销员说,他们的生活一直很好——他们有三个美丽的女儿,后来又有三个外孙。在家里休息时,里奇也喜欢躺在他心爱的绿皮椅上,密切关注外面的悬崖。“你不能只是坐在那里,看着他们跳下去,你必须试着拯救他们。”

  当地在悬崖边安装了安全摄像头以及固定电话,以便有人可以寻求帮助,但是,里奇还是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倾听,然而这种行为也有可能要了他的命——当地新闻摄影师几十年前拍摄的一张照片中,里奇在悬崖边和一个女人“纠缠”,两人差一点就一起掉到了悬崖下面。

  “需要帮忙吗?”虽然这样的言语在意欲轻生者面前看似很无力,但是在里奇看来,它的确可以起到了一定作用。就正如他常说的:“不要小看善意的话语和微笑的力量。”

  有时也会协助打捞尸体

  这些轻生的人中,不少都在经受着折磨——比如身体上的疾病,亦或是精神上的压力。他们往往在悬崖上留下个人物品,以便提醒家人——笔记本、钱包、鞋子等等。每当这时,里奇就会杵着拐杖冲过去。在里奇年轻的时候,他甚至还会爬过围墙劝导他们,而妻子莫亚则赶紧报警。

  澳大利亚人丹娜·加丁就称,她的女儿特蕾西在2005年准备在这里跳崖时,里奇就在她的女儿的身边,才没有让女儿“干傻事”,虽然里奇不记得当时的情景。

  “他就像是一个天使,当大多数人早就转过身跑开时,他却有勇气、毅力以及爱心,去拯救这些山穷水尽的人”,丹娜说。当然,微笑不能拯救每个人——他们自杀的背后动机太多了。但是正如心理学家戈登·帕克所言,“任何能提供仁慈或希望的人都有能力帮助他人”。

  人们在里奇身上看到的只是一种平静,他的声音舒缓、淡蓝色的眼睛更是让人温暖。虽然他无法阻止“断崖”上所有的自杀者,但他尽力地帮助每一个能帮助到的人。如果他实在无能为力,他也会协助救援人员打捞尸体,甚至还会邀请救援人员到他的房屋里歇息。

  简单善良举动可以救人

  的确,简单的善良举动都可以有令人惊讶的结果。有心理健康专家就经常提到一个例子:一个曾经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上跳下去自杀的人留下的笔记本中写道,如果有人在他去往金门大桥的路上向他微笑,也许他就不会跳——2000年,19岁的凯文·海因斯从金门大桥上跳下去自杀。然而在此之前的40分钟时间里,一直在桥上哭泣的他,多么希望有人过来问问他到底怎么了,但是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举动,甚至有一个游客靠近他,还给他拍了张照片。几分钟之后,凯文就跳了下去。凯文患有情感障碍,虽然最后死里逃生,但是他也承认,“一个微笑可以代表很多——关心则是更进一步。他(里奇)提供茶和他的耳朵是人们想要的,”凯文说。

  有一次,里奇发现一个女人独自一人坐在“断崖”悬崖边的栏杆上。后来,里奇请她到家里来喝茶,还和家人一起吃了个早餐,莫亚和里奇很耐心地倾听她的故事。最后,她调整了情绪,就开车回家了。几个月后,她带着一瓶香槟回来感谢里奇。之后几乎每年她都会上门拜访或者写信,告诉里奇,她现在很快乐。

  “相信有人继续我的使命”

  里奇曾在“二战”期间效力于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在退伍后当了几年的人寿保险推销员。1964年,他才搬到了“断崖”对面的房子里,从此开始了救人的生涯。

  2006年,政府承认里奇所做的英勇工作,并授予他澳大利亚勋章——这是澳大利亚给平民颁发的最高荣誉。里奇把它放在自己的卧室的墙上,而在墙上还有一幅画着阳光的油画,这是人们为了感谢他而画的,在上面这些写着:“走在我们当中的天使。”

  2010年,里奇和妻子被授予当地荣誉市民称号。2011年,他又被授予澳大利亚英雄人物称号。“在大多数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里奇站了出来,”澳大利亚政府在授予其荣誉称号时表示,“因为这一简单的行动,他挽救了上百人的性命。里奇的行为感动了澳大利亚人民的心,并让大家认真思考如何做一个好邻居。”

  虽然用微笑救下上百人性命的老人,最后于2012年5月,在与癌症的抗争中不幸离世。但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仍保持乐观的精神,“我相信一定会有人来这里继续我未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