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情绪政治不断 为何重返亚洲?

18.06.2014  17:29

  中新网6月18日电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17日文章称,奥巴马宣布“重返亚洲”的论调后,西太平洋的争端此起彼落,情绪政治不断发酵。而“重返亚洲“是政治情绪的放泻、受挫后的平衡反射。

  文章摘编如下:

  皮尔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表了2项美国民众的意见调查。问卷1,美国国际地位比重。认为比10年前不重要也使不上力的:2013年53%;2004年20%。认为比10年前更重要也更有力:2013年17%;2004年45%。

  问卷2,美国应多管家务事,国外事宜让外国自择其宜。认同的,2013年53%;200420%。

  趋势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政府插手国际事务不讨好,多顾家事乃上策。

  情绪政治发酵

  摆身段、对敌人高姿态、语调锋利,普遍的被政治人物用作包装术或吸票机。

  这种民粹表演十分情绪化,让当事者很痛快,也必然赢得支持者的立即掌声。至于未来会产生什么样子的结果,就不管了。政治学对这种态势没有专门名词,姑且称之为情绪政治。

  小布什当年以伊拉克拥“大杀伤武器“为由,缪发危言,说服国会出兵拿下萨达姆,声望冲上云天。小布什的孟浪只赢得一时的兴奋,美国后来陷入了中东泥沼,进退两难。

  奥巴马宣布“重返亚洲”的论调后,西太平洋的争端此起彼落,情绪政治不断的发酵。

  诺曼底雄风不再

  今年是诺曼底登陆的70周年,美欧隆重举办了历史回顾。美国青年当年抛头颅洒热血,把欧洲从纳粹掌中解放,全球敬佩。战后美国领导世界、当国际警察、定政治规则,即使不完全公道,国际社会还是将就;不争的事实是当年,也只有美国有实力也够格当领导。

  21世纪的场景和诺曼底时代大相径庭,美国的军经虽仍然全球第一,但别人已赶上,距离拉近。二战后美国的战事连连失利,已不如当年的顺畅:韩战受挫、越战败阵、中东乱序、乌克兰被动;再加以政府财务高度依赖外债,国际社会对其指令显然的由热转冷。

  远见的美国人则开始生忧。皮尔中心2012年调查,86%受访的美国人让为总统的第一优先事务应提升经济,比5年前增加18%;表示须加强军事的39%,比5年前掉7%。总共22个答案中,军事的重要性排名17,遥遥的落后在诸多的民生议题后。

  一般评论认为,奥巴马柔弱踌躇,和几位前任比较也确实如此。但不要忘记,政治的推力是军事和经济,当别人快跑而美国慢跑时,高下即现。奥巴马不幸,在美国走弱时接棒,如今的国际态势已不再有机会任由任何一个大国一指挥动。

  别人冲锋我得胜

  “重返亚洲“是政治情绪的放泻、受挫后的平衡反射,有如医生给病人做膝跳反射实验时的现象。美国前亚太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在其“为什么美国应把重心放亚洲?”文中,一厢情愿的为重返亚洲辩解,也折射了奥巴马的无奈。

  文章称,亚洲是全球经济火车头,未来之星,利益不容忽视;因此,美国转向亚洲,并不代表兵败中东,而是优先的议题。坎贝尔强调:一,美国和中国高层交流越来越紧密,重返亚洲不至于刺激中国。二,中东方面,美国的盟友甚至日、韩已在分摊美国的空缺,白宫该可以轻放了。三,美国并不孤独,通过军经援助,美国和盟友联手,足以搞定亚洲的变局。

  坎贝尔之说显然的是自圆多过现实。事实是美国的民气已不再如以往一样,支持美国军人上战场,为盟友捐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仍有绝对的能力在挑动亚洲冲突中得利,用一句话形容:别人冲锋我得胜!

  “重还亚洲”考验美国是否仍有能力继续纵横西太平洋。与此同时,也考验中国的军备、经济、外交的综合势力。谁是赢家?拭目以待!(蔡元评)


推 荐:美国称重返亚洲非遏华
                    日本将助美国重返亚洲 普天间基地被指遏制中国
                    社科院总结全球态势:G20取代G8 美国重返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