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加脑村绣娘办工作室传承技艺 每周教小学女生苗绣

19.12.2016  20:38

原标题:琼海加脑村绣娘办工作室传技 每周教小学女生苗绣

陈秀兰:苗家绣娘工艺传承梦

  陈秀兰(右一)在向游客推介苗绣作品。 

 

  万泉河水从琼海市会山镇的加脑村山后发源蜿蜒而去,在山脚、山腰上,一座座民房坐落有致,形成了这座苗寨的基本样貌。

  七八年前的加脑村,路途偏远,少有游人前来,保留着传统苗寨的生活状态,种植橡胶槟榔,人均收入不高,大多数中老年人都讲苗语,穿苗族传统服装,大家生活平淡幸福。

  随后,琼海市大力发展乡村田园旅游,环境优美,又富有苗族文化特色的加脑村被游客发现。这座苗寨里的苗族建筑、苗歌、苗语等传统民俗文化让游客们趋之若鹜,尤其是苗寨里妇女们穿着的苗族服装,上面手绣色彩斑斓的苗绣图腾,让人着迷。

  而这些苗绣作品,大多出自于苗寨里的绣娘陈秀兰。

  陈秀兰,这位大山里的绣娘,靠自身悟性从小自学苗绣,30来年靠刺绣不仅挣钱养家糊口,还创办工作室传承苗绣技艺,期待将苗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代代传承下去。

   苗家姑娘爱刺绣

  苗族是海南岛上的少数民族之一,相比于其他民族,苗族没有文字,苗绣和苗歌就是他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苗绣里的图腾和图案,记载了苗族的历史文化,是苗族最有象征性的文化符号。

  琼海市会山镇的加脑村,是海南岛上保存较为完整的苗寨之一,深藏在万泉河的上游山岭里。在这所苗寨里,一说起绣娘陈秀兰,大多居民都能为你指出通往她的苗绣工作室道路。

  42岁的陈秀兰,圆圆脸,细细眉,身材敦实,面带微笑。她常年穿着一身传统苗绣服装,每天除了上山下地忙碌农活,闲暇时间都坐在苗绣工作室里忙刺绣。

  “我从小就喜欢玩针线,心思都放在刺绣上,上学都不好好学习,带着一包针线和布过去,老师在上面讲台讲课,我就在桌子下面偷偷绣。”陈秀兰出生于苗族村庄,从小就有较高的艺术悟性,喜爱玩弄针线,小学毕业就已经自学掌握了四五种刺绣针法。

  陈秀兰说,其实在学习苗族刺绣路上,她没有正式拜过师,只是小时候跟着家里未出嫁的姑姑学,长大后又跟着寨子里的老人学了一些,掌握了斜线、直线、边线、歪线、双层线等10多种刺绣手法。

  那时候的苗绣,仅仅是苗家姑娘应掌握的一门手艺,在出嫁前给自己绣上一套漂亮的苗族服装,或是妯娌姐妹之间闲暇时间的一种玩耍、消遣的手工游戏。

陈秀兰的苗绣作品

   翻山越岭卖苗绣

  陈秀兰的命运,也跟大多数苗寨里的女孩一样,义务教育结束后,出去打工一阵时间,20岁出头就回来嫁人成家。

  成家后的陈秀兰,承担起了家庭中的日常琐事,带小孩、做饭、种地、喂猪等绝大多数的家务劳动。刺绣,虽然从天性里深爱着,可在繁忙的日常生活里,这不挣钱又耗时的苗绣,似乎是个有些奢侈的爱好。

  直到家里三个孩子连续出生上学,繁重的家庭经济支出让陈秀兰和丈夫喘不过气,让她开始思索如何找一些赚钱的门道。“要不我去卖苗绣服装吧,这还能挣点钱,减轻家庭负担。”陈秀兰和丈夫商量,重拾苗绣手艺,走街串村去卖苗绣服装。

  于是,陈秀兰在闲暇时间又重新拾起针线,凭借天生的悟性和记忆力,以底布挑绣,用最基本的红、白、黑、蓝等彩绣线,绣出一幅幅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厚乡土气息的苗家艺术珍品。

  陈秀兰把她对生活的感悟都投入到刺绣的作品里,花、鸟、虫、竹子、还有树木,这些在山里生活常见的事物,都被陈秀兰绣在苗族衣裙的领口、裙沿、胸襟、头帕上,色彩斑斓,又具有民族特色。

  每到农闲时候,陈秀兰背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着蜡染、刺绣的衣裙、手帕、布袋,骑上摩托车,翻山越岭,到万宁、琼中、五指山、白沙等市县,走街串村兜售叫卖苗绣服装。

  2014年,按照琼海市“一镇一策”的发展思路,会山镇以田园风光+黎苗文化风情为风情小镇开发重点,把苗族风俗保存最完好的加脑村定为首个旅游试点村庄,深度挖掘当地的苗族文化特色。

  陈秀兰的苗绣技艺在会山镇远近有名,在村干部的鼓励下,陈秀兰把自己的苗绣作品拿出来售卖,很快就成为村里游玩的游客们喜欢的伴手礼。

  “没想到城里人也这么喜欢我的苗绣作品。”陈秀兰苗绣作品越卖越火。后来,在镇政府的扶持下,把村委会前的一座小房间免费租给陈秀兰,开办起陈秀兰个人苗绣工作室。

   创办工作室传承技艺

  苗绣与苏绣、蜀绣、湘绣等绣品不同,不是工艺品,而是日用品。小到手帕、餐巾,大到成衣,围巾、被子,苗族妇女把耳口相传的刺绣技法运用熟练无比,把自己在日常劳动里体悟到的美绣成各种图腾,延续着苗族的历史和文明。

  在陈秀兰那不到10来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她和村里其他绣娘们的苗绣作品。有成套的苗族服饰、有绣着花鸟纹的零钱包,还有叠成花样插在瓶中的苗绣餐巾,让人眼花缭乱。

  “现在我们工作室是接受定制任务,不仅可以定做传统的苗族服饰,还可以创新制作一些苗绣丝巾、苗绣餐巾、苗绣壁画、苗绣床垫等”,陈秀兰和寨子里的秀娘们,把苗绣运用在各种服装和装饰品上,打造出一批有时代感的伴手礼。

  这位大山里的绣娘,通过刺绣不仅可养家糊口,还带着自己的苗绣作品代表海南去参加了一些国际展览,她真心感受到了苗绣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现在的陈秀兰,不用再翻山越岭去兜售自己的苗绣,闲暇时光她开始潜心研究刺绣技法,还有传授技艺。每周,她都要到镇上小学去上一堂课,教授10个女学生学习苗绣。

  “苗绣需要有人传承,现在我们村里虽然有50多人会苗绣,但是都是绣一些简单图案,真正掌握苗绣针法的不多。”陈秀兰说,苗绣针法丰富多样,很多苗族妇女只会用直线或斜线针法绣些简单的图案,如果要用到回线、滚线等复杂针法绣些精美复杂图案,合格的人超不过8人。

  这也是陈秀兰坚持每周从繁忙中抽出时间去学校上苗绣手工课的原因。陈秀兰说,苗绣其实不仅仅是刺绣,还包括了染色、织锦、点蜡等工艺手法,这些手艺如果不及时推广传承,今后可能就会失传了。陈秀兰想把苗绣发扬光大,让更多人知道,苗绣是一种民族文化,苗族后代应该为此自豪,并将这项苗族文化遗产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