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广场舞更多用“舞”之地

20.09.2017  18:02

  张成林

  近来,广场舞大赛成为我省文体活动的重要一景。16日,文昌广场舞大赛总决赛在该市市民健身活动中心举行。绚丽的舞台,恣意的舞步,奇妙的创意……当晚,26支队伍同台竞技,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而今年8月12日,海口也举行了广场舞大赛决赛,15支队伍各显神通,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海口“双创”变化。此外,早在去年12月,首届海南广场舞大赛便已打响,广场舞精彩亮相省歌舞剧院。

  曾经,广场舞饱受争议。“震耳欲聋”的超大音响、不管不顾的占道行为、对公共空间的任意挤占……一个广场舞竟被厘定了“多宗罪”。而其中任何一宗的发生,都足以将其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都足以让身边的人咬牙切齿,意欲“除之而后快”。久而久之,为大妈大爷们所痴迷的广场舞,渐渐与“扰民”“不文明”“噪音污染”画上了等号。广场舞如何安放,成为全社会的焦点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而眼下,为不少人所“深恶痛绝”的广场舞,却逐渐由广场跳至室内,由简陋的小区旁跳到华丽的歌舞剧院。与场地之变相伴的更是风采之变。独特的创意、蹁跹的舞步、精致的表达……赛场上的业余选手表现出了专业舞蹈般的精彩。《火火的中国梦》《城市美容师》《坐上高铁去环岛》……伴随着一个个接地气、有生气的名字,广场舞队跳出了民族风情,跳出了文明新风,跳出了时代特色。

  广场舞如此华丽的转身让不少人瞠目——曾经“嗤之以鼻”的路边舞,竟然能跳得如此“高大上”。再反过来看,广场舞之所以由路边的喧嚣、不文明转变为歌舞剧院里的文明、新视听,就在于通过大赛的举办,我们为其提供了舞台,提供了展示其美好一面的机会。由此可见,广场舞能否去除“污名”、摆脱“多宗罪”,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为其提供一个有益的“出口”,充分展现其积极向上的一面。

  也就是说,我们要为广场舞找好用“”之地。曾经因为“不文明”而备受指责的广场舞,现在竟成为“文明”宣传的重要载体,鲜明的对比充分说明广场舞是放错地方的一大资源。因此,吃惊之余,我们应当抛却傲慢与偏见,正视广场舞的利与弊,去其短处取其长处。事实上,广场舞身上的诸多特性,无论是交际性,还是娱乐性,抑或是健身性,都契合了当下人们生活以及城市发展的需要。

  记得小时候,电视尚未普及,倘若哪个村子搭戏台、放电影,人们往往携家带口前去观看,热闹场景几近万人空巷。之所以有如此盛况,就在于唱戏、放电影契合了群众的精神需求。现在,我们在广场舞比赛中隐约又看到了当年的热闹场景。在人人都成“低头族”、家家都成“闭门户”的当下,广场舞以其强大的辐射性、带动性,吸引众多男女老少走出家门、融入进来,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

  可以看出,广场舞蕴含着生机活力,蕴含着社情民意。我们与其喋喋不休于广场舞的扰民、不文明,倒不如积极创造条件,为其提供更多用“”之地,让大妈大爷们由“小我”的健身转变为“大我”的奉献。比如,送“”下乡,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娱生活;再如,文艺汇演,用广场舞表演进行文明宣传。相信,只要提供恰当的用“”之地,广场舞定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