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无限·我是一个兵(8):红一连的“3.3秒、24小时、83年”

05.08.2015  00:57

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八一特别报道《忠诚无限·我是一个兵》,今天来认识海南省军区某旅一连的战士们,有个非常勇猛的名字--刺刀见红红一连。下面就通过3.3秒、24小时和83年这三个数字,来认识他们。

3.3秒,只是短短一瞬。但连长邹宜却在这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战友宝贵的生命。去年,连里组织手榴弹实投作业考核,战士小孙因紧张,在挥臂投弹时,拉开引线的手榴弹,滑脱到了自己脚下。千钧一发之际,担任现场指挥员的连长邹宜立马冲上前。恰好,这个场景被摄像机记录了下来。

同期声:广州军区某旅红一连连长    邹宜   

(就是想着以最快的速度,把我们战士推到安全的地方。)

同期声:广州军区某旅红一连摄像记者    彭哲明

(手榴弹滑落,到我们连长把兵推入避弹坑之后,连长卧倒匍匐前进,到手榴弹爆炸,只有3.3秒的时间,做出这一系列的动作,证明了军事素质过硬,战术素养非常高,而且还体现了舍己救人的精神。)

经历生死3.3秒后,现场又继续考核。这件事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在各大新闻网站点击超过6千万次。而3.3秒的生死极速,只是连队常年刻苦训练,严以律己,厚积薄发的一个缩影。   

入夏以来,海南持续高温,战士们每天扛着二十斤装备,野外实训,不符合实战要求的细节,被一一拎出来,在烈日下现场解剖。

现场声:(停!大家请看,刚才赵毅在行进时,将树枝折断,这样在战场上容易留下痕迹,暴露目标,大家清楚了没有,清楚了。)

因为这些鸡蛋里挑骨头的训练,红一连是海南省军区连续几年的技能考核状元,标兵连队。

同期声:广州军区某旅教导员    文显军

[为了落实我们习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的指示,我们部队都开展了对“和平积习”的纠除,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去年9月,班长区有斌入伍以来,第一次休假回家,他有4年没见过妈妈了。

同期声:广州军区某旅红一连班长    区有斌

(我一下飞机第一时间给我妈打电话,我妈妈就跟我聊了起来说,妈妈给你做了好吃的,红烧肉,蒸了一条鱼,炖了一只鸡,要我赶快回来。)

但仅过了一会儿,部队给区有斌打来电话,要求他24小时归队,执行紧急任务。区有斌还没走出机场,又买了回程票。

同期声:广州军区某旅红一连班长      区有斌

[(那怎么又跟你妈妈说呢)当时很难说出口,我妈哭了。]

服从就是天职,执行就是使命,勇于牺牲奉献,这一优良传统,一直在红一连传承了83年。

同期声:广州军区某旅红一连连长    邹宜

(我们连队是广州军区为数不多的红军连队之一,1934年在大别山地区组建,而后南征北战,我是第33任连长。)

在海边实训空隙,一群90后的新兵,正用贝壳、小石子,在帐篷前的沙地上拼出红一连简史。

 

(视频编辑:潘家仑    文字编辑: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