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准为标尺 突出重点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6.04.2016  18:21

以精准为标尺 突出重点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共临高县委书记 李江华

     

目前,临高县有待脱贫的贫困人口25371人,需要整村推进的贫困行政村23个,还有26728人刚刚越过现行贫困标准线,需巩固提升。这些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庄绝大多数处于边远地区、干旱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贫困程度较深,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必须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和标尺,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人心上。

  一、要精准识贫,做到知真贫、扶真贫。扶贫必先识贫,识贫才能开好“处方”。扶贫部门要完善贫困人口、贫困村调查表格设置,使反映的内容全面精准、反映的情况科学有用、反映的对策可行有效,能够实现每一张表格都能成为精准扶贫的作战图、路线图、时间表。县、镇、村干部要包村包户,沉入贫困村、贫困户,访贫问贫,切实摸清全县贫困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全面掌握贫困户居住条件、收入来源、人员构成、身体状况、生产技能、受教育程度等情况,摸准摸透贫困人口的致贫具体原因,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研究帮扶对策,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对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建成贫情大数据库,网上公开;定期进行全面核查、随机抽查,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使扶贫工作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扶真贫、真扶贫的效果。

  二、要精准施策,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每个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扶贫开发不能一刀切、一个法子管全县,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因势利导。

  一是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实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脱贫。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根据每个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土地、资金、劳动力资源情况,做到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做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稻则稻、宜菜则菜、宜养则养。要实施“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战略,发展种桑养蚕等高效产业,做精做特空心菜、长寿五粮等品牌农业;要策划建设一批常年瓜菜基地,使常年瓜菜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重要产业;大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积极打造贫困户增收的“网上银行”,着力发展特色禽畜养殖,增加贫困户养殖业的收入;要结合生态资源优势打好“生态牌”“旅游牌”,扶持建设一批原生态风情村庄和景点,做精做优乡村游、民俗游、生态游,使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建立在多元的产业支撑上。

  二是把加强技能培训作为脱贫的重要手段,实施劳务输出脱贫。外出务工是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俗话说: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在培得好、送得出、用得上、能致富上多花心思、多下功夫,切实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瞄准热门紧俏的岗位,根据贫困群众的自身条件,量身定制技能培训项目,让贫困群众都有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要创新技能培训的方式方法,开展送培训进村、送培训入户、基地化培训、学徒式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切实提高技能培训的效果。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对接服务,多为贫困群众就业跑腿,多与用人企业对接争取,最大限度地促进更多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就业脱贫。

  三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脱贫,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越是贫困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面貌往往就越落后。要下大力气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破解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抓紧谋划,加快贫困地区乡村道路、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宽带网络、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大贫困地区危房改造力度,提高贫困户建房的补助标准,切实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要重视贫困村庄的规划和管控,新建基础设施、住房改造要遵循统一规划,有序建设,同时要加大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清洁村容村貌。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绿化美化乡村大行动,多种果树、景观树,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打造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四是实施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贫困人口全面落实教育扶贫的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确保每个农村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从根源上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五是实施卫生健康脱贫,强化各类救助措施。对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承担部分给予财政补贴,对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行大病救助制度,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对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力度;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进行全面彻底排查,建立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出现突发性困难时,能及时给予临时救助,让这些既无劳动能力也无经济来源的贫困人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六是实施财政兜底保障扶贫全覆盖。切实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兜底”作用,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体系,做到应保尽保,推进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通过社会保障全部兜底,使一批贫困人口率先实现脱贫。

  三、要精准谋划,做到扶贫开发项目化。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投入实施项目是关键。各部门要用足用好政策,加强与省对口委、部、厅、局的汇报、沟通,抓紧编制项目清单,做好项目设计、策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以优质的项目去争取、承载各类扶贫资金,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全省扶贫项目规划大盘子。尤其要抓好23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策划,抓好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策划,打一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翻身仗。关于项目谋划,要邀请专业水平高、有能力的设计、预算编制单位,对本镇、本部门的项目进行统一设计。要把前三年需要做的项目编制出来,建立一个项目库,以便及时对接省项目资金。此外,要强化项目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标准、程序实施好项目,决不能擅自更改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资金用途,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落实到贫困户身上。

  四、要精准投入,做到有资金、有效益。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中央和省委已经决定,在财政增收不乐观,财力比较吃紧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扶贫资金投入,并且要确保投入明显增加。临高县就算勒紧裤带,也要保障扶贫资金投入。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的投放绩效。目前,临高县各部门的扶贫资金还存在管用分治、渠道分流、使用分散等问题,有效整合不够,使用效益不高。要研究建设县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促进各类扶贫专项资金、涉农资金整合归并,实现捆绑集中使用,真正做到“一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强化薄弱环节,切实提高各类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此外,要争取金融扶持扶贫,加强与农业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合作对接,争取低利率的长期贷款,以PPP、TPT等融资模式争取社会资本的投入,为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脱贫钱”“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要严格管理、公开监督,对违纪违法行为坚决从严惩处、绝不姑息。

  五、要精准模式,做到创新扶贫、永续脱贫。目前,临高县扶贫方式比较单一,还是分资金、发种苗、单家独干的老模式。这种模式往往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大、生产效益低,达不到真正脱贫、永续脱贫的期待。要大胆研究创新扶贫方式,积极探索实行“公司+贫困农户”“专业合作社”等模式,以土地、劳动力、扶贫资金入社入股,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重组和流动,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促使贫困群众生产要素增值增效,实现贫困人口持续发展致富。

  积极推进“公司+农户+土地”的合作帮扶模式。推行企业租地+农民打工+农民生产要素入股分红等方式,帮助贫困村庄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引导鼓励贫困群众以土地入股的合作方式,按投入比例进行利润分成,确保贫困群众得到持续的收入。研究推行“公司+涉农资金+贫困户”的捆绑帮扶模式。尝试将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入股的股本,委托给龙头企业经营,入股贫困户以固定分红、收益分红等方式享受经营收益,稳定增收。主动引入互联网+扶贫新模式。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在176个行政村当中,每村选派一名年轻人到相关院校参加农村电商经营培训班,争取培育一批电商经营示范点。不断推进扶贫方式的变革。探索建立扶贫大数据平台,动态准确管理扶贫对象;推动扶贫工作主体从单枪匹马到千军万马,资金筹措从财政为主到多方投入,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从由县为主到以镇为主,贫困人口增收方式从发展产业到多种渠道并行,帮扶方式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真正使扶贫工作日日新、贴人心、变成金。除此之外,各镇、农场、各部门要开动脑筋,创造扶贫的新模式、新亮点、新特色、新经验。通过扶贫模式创新,实现扶贫多元驱动、多元动力,真正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努力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力有增收技能的目标。

 

来源:2016年第4期《今日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