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基础

25.11.2015  20:49

筑牢基础,“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在全总十六届四次主席团会议的小组讨论中,“务实管用”成为各省(区、市)总工会主席们频繁提及的“热词”。
  “当上工会主席后,我看了不少报表。从乡镇街道工会到企业工会,牌子都有了,成绩很喜人,但基层工会作用要发挥到位,上级工会不能只坐着看数据。”福建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震认为,工会领导机关对基层工会的服务需要更实事求是。
  “走下去”才能了解实情,改变观念,寻找良策。2014年2月至6月,全总组成5个专题调研组,由全总书记处同志带队,分赴部分省(市)开展了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问题调研活动,形成了一份长达6万多字的调研报告。
  调研组工作人员有着一个共同的感受:基层工会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表现在基层,但根源还在上面。一些地方工会没有真正把工作重心落到基层,在指导规范建会、民主选举、建立完善对基层工会和基层工会干部的考核激励、教育培训、保护保障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多欠缺。
  比如,目前我国80%的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集中在乡镇街道和开发区、工业园区。但与此相对的,一些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组建起来后,长期处于“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的尴尬境地。
  “我们应坚持工作重心下沉、资源配置下沉和组织力量下沉,建立健全联系基层、联系职工的制度机制,更多鼓励基层工会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张岱梨认为,上级工会服务基层工会应更给力,为基层工会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此,湖北省总工会采取定向补贴、以奖代补解决基层工会经费不足问题,每年对12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1233个乡镇(街道)工会给予补助;黑龙江则建立了服务职工长效机制,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定期深入各自联系点了解情况,推进重点工作,一些市、县(区)全体工会干部则每周保证三天时间全部沉到一线,与企事业、街道(镇)、社区(村)基层工会干部面对面交流沟通。
  这些做法,不仅让上级工会及时了解、帮助解决基层工会面临的问题,更让基层工会时刻感到身后有强大的组织力量给予支撑。
  当前,企业组织形式愈发多样,职工的利益需求千差万别,行业和区域发展也不均衡,都要求工会上级领导机关对下指导时,必须摒弃“普遍号召”、“齐步走”、“一刀切”的固有模式,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工作基础、不同组织形式的基层工会给予分层分类指导,如此,采取的制度措施才能真正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这方面,许多地区已经探索了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如针对非公尤其是中小非公企业工会主席“不敢做”的状况,浙江实行了“上代下”模式,由上级工会代表和代行企业工会职责,在企业为职工维权,推进民主管理和工资集体协商;山西阳泉推出了“双措并举、二次覆盖”,成立区域、行业工会联合会,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巩固、提升乡镇(街道)工会建设,在基层工会尤其是小微非公企业工会中解决了上级部署难以落地的“肠梗阻”问题。
  推动工作关键靠机制,特别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让基层工会干部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发展、履职有保障。江苏等省总工会拨付专款设立了工会干部权益保障金,在基层工会主席由于维权、经济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及时给予救济;许多地方工会还采取职工群众对基层工会主席、副主席民主评议,职工之家建设与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奖章挂钩等手段,建立健全基层工会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当然,激活基层工会活力,不能仅靠工会自家“内部循环”,还需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合力推进。天津、福建等地建立了政府与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并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开展劳动法律执法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推动保障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基层;四川省总工会积极争取省委把工会组织建设等工作纳入对市(州)党政目标考核内容,人大、政协则把基层工会组建纳入执法检查、工作视察的重要内容。
  “要密切关注改革发展进程,特别是研究新一轮调整中,会对职工产生怎样的影响,工会面临哪些新挑战”;“我们要主动应对新情况新问题,让工会工作更有时代性”;“要跳出传统观念,适应社会变化,善于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工会主席们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级工会只有秉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作出扎实有效的工作业绩,才能让广大职工群众看到、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变正在基层工会中发生。(本报北京7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