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召开

03.02.2015  21:45

  中新网海南频道2月3日电(记者 张茜翼)海南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3日在海口市举行。

  海南省社科联从2014年8月开始组织开展海南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对海南省2012—2013两年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审。

  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省评奖领导小组副组长、评委会主任赵康太介绍了本次评奖工作的概况。

  从2014年8月10日开始,经过申报阶段、学科组初评阶段、复评组复评阶段之后,去年11月19日召开终评评委会,会议听取了四位组长复评报告,进行逐项评议,最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了一、二、三等奖获奖项目,最终确定111项拟获奖成果。经报送省评奖领导小组核准,最终确定的获奖成果为111项。专著奖30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7项;编著奖1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论文奖5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8项;研究报告奖1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

  赵康太说,与历届社科成果评奖相比,本次评奖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突显海南省社科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水平在不断提高,说明海南省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使社科评奖成为繁荣发展海南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助推器。

  第一,科研成果数量增多。本次评奖是海南省社科评奖由“三年改为两年”后的第一次,共受理申报成果383项。无论是申报单位和申报作者,或者是申报数量来看,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这说明,海南省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很快,不但各教学科研单位高度重视社会科学研究,而且广大专家学者和社科工作者更多地投入科学研究,潜心做学问、精心出成果的风气已经进一步形成。

  第二,科研水平提高较快。在本次评奖中,一些论文、专著、编著、译著和研究报告都达到了很高水平,有的是属于省部级社科研究规划项目,有的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些论文还被全国性的刊物转载或摘引,产生了全国性影响。本次评奖受理学术专著共102项,占总申报数的27.4%,所占比例较过去大幅度增加。

  第三,学科建设呈均衡发展。海南省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长期以来,在对策研究和地方性问题研究方面着力较多,但在基础研究和宏观问题研究方面相对较弱。在本次评奖中,对策研究和地方性问题的研究继续呈良好发展态势。一些对策性研究的成果还受到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批示,成为领导机关和实际部门决策的依据。不少获奖成果并非来自大专院校。在111项获奖成果中,有16项成果为实际部门同志的成果。与此同时,文史哲等传统学科的研究成果份量明显增加,而新兴学科也在迎头赶上。特别在一等奖获奖比例中表现最为明显。此外,还有不少成果由理论工作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共同完成,这说明海南的社科研究正在走出校园,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走向实际。

  第四,中青年专家快速成长。本次评奖的项目作者中,老中青专家均衡分布,但中青年学者的比例持续走高。在本次获奖作者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作者共有42人,占总获奖人数的37.8%。海南是个年轻的省份,专科院校多,中青年学者多,通过评奖培养和调动他们的科研积极性本来就是评奖的目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