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笔架小学155个留守儿童露天吃饭 盼有个食堂

17.03.2016  09:44

 气温14℃,孩子们穿着厚衣服,脚上却是凉鞋。

笔架小学的孩子们都是露天吃饭。

  这个校园有两个人起得最早:一个凌晨3点多就起床,摸黑到厨房,张罗一百多名学生的早餐;还有一个6点起床,6点半要去敲响孩子们的起床钟。

  薛为榜和羊尾坤是笔架小学校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即使是周末和暑假,这对夫妇也待在学校,保障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他们晚上总要起床给孩子们盖被子,周末常带孩子们去理发……

  对于儋州市峨蔓镇笔架小学155个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既是老师,又是“爸妈”。

   一个念头

   把桌子拼起来让孩子睡

  3月11日中午,天空飘起小雨,儋州市峨蔓镇笔架小学校园内,48岁的薛为榜灰白的头发上落了雨花。他忙着招呼在校园各个角落蹲着吃饭的孩子们,声音有些嘶哑。

  笔架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一共有184名学生,住宿的有168人,其中留守儿童有155人。这些孩子中有不少孩子亲切叫薛为榜“爸爸”。

  和很多农村小学日渐萎缩不同,这里的孩子一直很多。周围人们都知道笔架小学里有这么一对夫妻能给予孩子父母般的爱,连几十公里外的留守儿童都被送过来读书。

  对于薛为榜夫妇来说,肩上的这副担子,从来没有卸下过。

笔架小学校长薛为榜。

孩子们在上课。

  薛为榜是峨蔓镇长容村人,家里世代都是老师。薛为榜小学读的便是笔架小学。2003年,薛为榜回到笔架小学当校长,所见的场景,和他幼年读书时 并没有太大改变——瓦房教室内,一下雨水便漏下来。与简陋的教室相比,更令薛为榜意外的是:很多孩子都不准时上课,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薛为榜决定一 家一家去家访,了解一下学生们的情况。

  他每天骑着摩托车奔波在坑坑洼洼的村道上。家访得来的信息,像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着他。走访了很多学生家后,薛为榜发现,许多孩子父母已外出打工,孩子和老人住在一起,平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经常都是榨菜下饭。孩子旷课缺课,也没有人管。

  笔架村委会主任薛尚舟说,因为田地干旱,很多村民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他们放心不下的便是留在家里的孩子。“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住宿,但当时没有宿舍。

  学校没有宿舍,也没有饭堂,孩子怎么住宿?薛为榜心里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可以把课桌拼起来让孩子睡。“虽然不方便,但总比在家里安全,学习也比较好兼顾。

   一声邀请

   老婆,帮我一起照顾孩子吧

  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后,薛为榜把计划告诉了妻子。“老婆,你一起帮我照顾孩子吧。”当时,薛为榜的妻子羊尾坤的工作是开三轮车。听到丈夫的想法, 羊尾坤没多犹豫,就答应了。她知道,单凭丈夫一个人肯定做不过来的。学校要是没饭堂,孩子便没法住宿。但如果要专门请人来做饭,根本就请不起。

  做炉灶的砖块运到学校时,附近村子的村民投来疑惑的目光。“他们问,农村的学校也要建饭堂?吹牛的吧?”薛为榜说,在很多人看来,孩子们交的那点伙食费,请人都不够。

  2005年,薛为榜疯狂的想法成为了现实。新学期开学的时候,90多个孩子从家里带来了草席和被子。薛为榜把其中一小部分学生安排在了一栋老房子的二楼,另外大部分学生,薛为榜把他们安排在课室。

  留守儿童把家安在学校了。

  每天白天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就把被子和席子拿到教师的办公室,堆得像山一样。晚上放学后,孩子们又把被子和席子从办公室搬出来。把桌子一张张铺开,把席子铺在上面。课室便成为了临时宿舍。

  薛为榜和羊尾坤从此就成为了这些孩子的“家长”,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

  每天入夜后,到了凌晨两点左右,薛为榜都要起来到宿舍和教室巡查一番,碰到没有盖好被子的孩子,就轻轻地给他盖好。这个习惯,他保持至今。六年级的学生薛可魁有一次半夜起来上厕所,看到校长“偷偷摸摸”进宿舍。“我还以为校长要打人,就藏着,没想到是给大家盖被子。

   一种幸福

   收到孩子们发的短信最满足

  十多年来,夫妻俩日复一日为孩子们“服务”,薛为榜两鬓灰白,但是没有任何怨言。为了让孩子们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尽量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薛 为榜时常到处“化缘”。去年,薛为榜从海口找来了其他学校淘汰下来的多媒体设施,修好装在教室里;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学校建起了图书室,孩子们吃上了 “免费午餐”。2011年,孩子们结束了在课室拼课桌睡觉的窘境,全部搬进了宿舍。

  这么多年来,薛为榜和妻子羊尾坤的生活都围绕着孩子们。每天,羊尾坤凌晨起床给孩子们做早餐,然后又要骑着三轮车,到附近镇子上去给孩子们买当 天的菜,然后做中午饭和下午饭。一天下来,不到晚上八点后收不了工。而薛为榜除了给孩子们上数学课,还要管理孩子们的日常起居。

  “他经常周末都给孩子们补课,免费的,一分钱不收。”笔架小学的老师王本良对这位校长很是敬佩。王本良说,“他对学生的好,所有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让王本良印象深刻的是,有时候周末,薛为榜还会用三轮车拉着孩子,到镇子上剪头发,剪头发的钱自掏腰包。“他是把这些留守儿童当自己孩子一样。

  薛为榜最担心的,是孩子们生病。因为学校里没有卫生室,孩子一旦生病,薛为榜就要用三轮车载孩子到附近的十多公里外的木棠卫生院。但他并不觉得 辛苦。对他来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节日的时候收到孩子们的祝福短信。上一个教师节,他收到了近两百条祝福。每一条,他都认真读。“孩子们记得你,你心里 会特别高兴。

   一份深情

   为特困孩子提供免费食宿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薛为榜和羊尾坤想了很多办法。

  每个孩子每学期250元伙食费,有很多孩子甚至周末和暑假都是在学校吃。可以算得出来,孩子们的伙食是很简单的。为了给孩子们加菜,羊尾坤在学校的厕所旁养了猪,用平时孩子们的剩菜剩饭喂猪,以此补贴孩子们的伙食。

  即使如此,对于单亲和特困的孩子,薛为榜夫妇坚持不收伙食费。

  小敬和小风今年8岁了,家在峨蔓镇小沙村。因为早产患上脑瘫,两人走路很困难。他们的父亲李有笔说,他家是低保户,自己也有病干不了活,就靠妻子打点散工每月挣几百元维持生活。孩子们都很想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去上学。但由于家庭困境,孩子一直没有机会走进校门。

  薛为榜知道后,主动找到了李有笔。“孩子都来上学吧,住在学校里,有饭吃,不用交钱。”李有笔听着,有些不敢相信。没想到,很快两个孩子便走进了校园。

  薛为榜帮助这些贫困的孩子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现在学校里免费享受食宿的孩子,就有20多个,其中不少还是薛为榜从周边村子“找来的”。

  薛为榜记得,多年前,村里有一对姐妹,姐姐叫羊小玲,妹妹叫羊琼花,小学时便失去了父母。薛为榜得知后,便让两姐妹搬到学校来住,薛为榜夫妇不 但管两个孩子的伙食,过年还给她们买新衣服。“现在两个孩子都上那大一中了。”薛为榜说,逢过年过节,这两个孩子回家,都会来学校里看他和妻子,他们觉得 很开心。

   来,咱们动动指头献爱心

   给留守孩子募个食堂

   155名留守儿童长期住校,露天吃饭,盼有个可遮风挡雨的饭堂

   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发起“点赞募捐”,每点一个赞可捐款1元钱

[1]  [2]   [下一页]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