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录精读”——这位党员的退休生活不一般

19.06.2017  18:51

做笔记,几乎每个人都会,手抄书,也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你见过长达5公里、将近500万字的手抄笔录吗?笔者今天有幸随海南省科技厅机关党委领导拜访老党员陈瑞森,在他的家里便见识到了这一壮景。陈瑞森是海南省科技厅的退休老干部,出生于1944年,是个土生土长的海南人。1969年,他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贵州工作。18年后,他回到家乡,先在澄迈工作3年,后于海南省科技厅任职,直到退休。在职期间,他获得了数次“省劳动模范”“全国星火计划管理先进工作者”“科技扶贫奖”等表彰。

陈瑞森先生手抄笔录剪影

陈老家中一角的书架,装满了手抄笔录

陈老向我们展示的手抄笔录部分内容

 

带着对眼前浩浩荡荡的手抄笔录的震撼之情,我们开始了对陈老的采访。

以下为采访内容:

记者(以下简称记):陈老是由于什么契机,开始做手抄笔录的呢?

陈瑞森(以下简称陈):退休后,生活一下慢了下来,每天下棋、散步之余还有很多空闲的时间,我就想做点事情来充实一下自己。退休前我就有阅读的习惯,但是要静下心来精读一本书,并且一点都不走神,一个字都不差,真的很难。后来我就想到一字一字抄录下来,边抄边读,强迫自己慢下来,逐字逐句细细品味,我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这样的读书方式。这个爱好从2012年开始,现在早已成为了一个习惯。

记:我们看到您的手抄笔录归类得很有条理,摆放得也很整齐,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陈:我把五十余本精读笔录分为七大类,分别是:中华民族的脚步、国家大工程、海南省的步伐、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世界的脚步、快乐的人生以及提升自身竞争力。每一类下面我都列出具有代表性的书籍目录,再逐一笔录精读。我的每一本手抄笔录都会做上目录和标签,所有内容一目了然,并按书籍目录收纳,非常方便查阅。

记:您的笔录里的“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和“海南省的步伐”,可以给我们讲讲吗?

陈:这是我笔录精读的重中之重。其中,“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包含了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及党章、党员准则的具体内容。通过这些文件的抄录,我能够深入透彻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刻保持紧跟党的步伐,在党员前进的队伍中不掉队,不拖后腿。

海南省的步伐”有整整二十份书报内容,共有160多万字。从《决战海口,解放海南》《建省头十年》《建省第二个十年》,到《环岛高铁》《脱贫的脚步》,再到《海南建省三十年的思考》《海南2017》,我的笔下记录着海南不断前行的脚步,在回望历史的过程中体会到社会进步、海南越发繁荣昌盛的幸福感。我想把我的这份幸福分享给更多的人,以这种方式致敬海南建省三十周年。

记:从体力上来讲,手抄书无疑是非常辛苦的,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

陈: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在抄书的过程中,我不觉得辛苦,反而享受于精神融进书里的那种感觉。我甚至能够“穿越”进书中,与历史人物一同见证沧桑变幻,与优秀学者探讨民族智慧,与人民代表一起倾听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这个过程真的非常美妙。

记:您坚持了这么长时间的笔录精读,有什么感想要与我们分享吗?

陈:智慧来源于知识,而知识的增长源自于阅读。想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读书是必不可少的。笔录精读为我的身心带来了好处,所以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让大家知道笔录精读不失为读书的一个好办法。希望大家都能够加入到阅读中来,共同创建学习型社会,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智慧,为社会建设增光加彩。

            简短的采访很快便结束,笔者的心情却久久未能平静。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曾说,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陈老作为一个73岁高龄的老党员,坚持不忘初心,退休以后仍学习党的纲领、方针和政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坚持学习,坚持与时俱进,身退而心系社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别人,继续发挥着余热,着实令人敬佩,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作者: 韩芳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