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态立省 收获“最好最美”

14.03.2017  17:33

3月12日,发表于《海南日报》2版

 

省生态环保厅负责人表示,要最大限度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立足生态立省 收获“最好最美

■ 本报记者 周晓梦 

通讯员 马立峰 “‘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最好最美地方之一’,核心标志就是我们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厅长邓小刚说,多年来我省生态资源优势厚积薄发,发展与保护双赢之路愈走愈自信。

从1998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到2007年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再到力争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海南立足“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思路,收获“最好最美”——水好,主要河流湖库水质优良率90.1%;空气好,去年我省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4%;山好,森林覆盖率保持年均0.3个百分点的增长。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海南,蓝天白云、良好的人居环境是老百姓和游客们看得见的幸福、享受得到的美好。”邓小刚说,海南多年生态示范省建设的有益探索与实践,真正在全国发挥了积极的示范、辐射与带动作用,因此,在“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最好最美地方之一”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担当着“排头兵”的角色。

作为生态“排头兵”,是否意味着高枕无忧?海南给出的答案是:我们的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生态资源是海南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海南最花力气的建设。

今年我们首先要打好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尤其今年是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的关键年,治理目标到今年年底水质达标率要上升到60%以上,这都需要持续、系统、全面的治理。”邓小刚说。

其次,是要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全省环保部门要更加主动作为,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真正发挥新环保法“钢牙利齿”作用;并扎实推进环保“督政”,督促市县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环境保护责任机制,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在邓小刚看来,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长期、中期及短期的谋划和行动,要敢于担当,更要狠抓落实,这样才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从‘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到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我们宁愿增长慢一点,也坚决不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邓小刚说,我省严把环境准入关,是为了建立高效、低耗、低污染的产业体系,明确绿色发展的方向。

最严,是为了最好。

从长远的谋划而言,更是如此。作为“多规合一”试点省份,海南立足“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明确将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作为“多规合一”的刚性约束,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布局服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最大限度地守住生态保护红线,保障生态安全。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我们要把海南山水田林湖等生态元素作为整体呵护好、建设好,确保环境质量只升不降,真正展现出海南的最好和最美。”邓小刚说。

社会文明大行动,“女神们”在行动
  根据市妇联《关于组织开展“妇女姐妹齐参与,环境保护局
邓小刚:将制定最严地方标准管理汽车尾气排放
   “习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四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