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番空村垃圾扔进椰林 曾经文明村如今脏乱差

29.05.2014  09:34

  五指山通什镇牙蓄村委会番空村,村后的槟榔林垃圾如山。本报记者武威摄

   黑榜

  五指山番空村垃圾长期不清理,污水露天排放散恶臭

  曾经文明生态村如今沦落脏乱差

  -本报记者易建阳

  曾几何时,五指山市牙蓄村委会番空村风景秀美,村道整洁,2006年,番空村被评为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先进村。岂料,不到10年时间,这个村庄又是另一番景象——村道杂物乱堆放,污水露天排放发出阵阵恶臭,垃圾遍布槟榔林。

  番空村是五指山市的城中村,位于海榆中线边,是从乐东、琼中等市县进入五指山市的门面村。2002年,番空村开始文明生态村建设,硬化道路,修建篮球场、宣传文化室等相关基础设施迅速推进,村内的环境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村里修了水泥路后的一段时间里,村庄环境卫生有了明显变化,村干部和村民为了建设文明生态村尽心尽力。”番空村村民王礼英告诉记者,当时政府对文明生态村建设非常重视,投入也多。“近几年,情况就变了,到处乱搭乱建,村里卫生条件变差了。”

  5月26日下午,记者走访了五指山市通什镇番空村一队、二队、三队,番空村位于一处斜坡上,进入各队,都要走一段上坡路,村道并不宽,仅容一辆小轿车通过。记者看到,多户人家正在建房,村庄没有统一规划,房屋建得非常凌乱,有些房屋挨得非常近。村道上堆放着沙子、石子、木材等各种建筑材料和杂物,本来不怎么宽广的村道显得更加狭窄。各家各户的污水直接排进房前屋后的水沟,在太阳的炙烤下发出阵阵恶臭。

  牙畜村委会办公点设在番空村三队,村委会的篮球场非常干净,可是,就在篮球场旁边,木材横七竖八地堆放着,两个垃圾桶的垃圾已经塞满溢出。“这里的垃圾至少有一个月没人清理了,村里上个月才有保洁员,也没见情况有多大改观,平时都是村干部组织人来清理。”村民黄女士告诉记者,垃圾桶满了,村民的垃圾就只能扔在地上,或扔到槟榔林或椰林中。

  从村委会沿着村道继续往村里走,不到50米,股股猪粪味袭来。记者看到,在村后一处槟榔林中,养猪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林中,槟榔林里还有成堆的垃圾,干枯的椰子壳、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以及废弃的水泥包装袋等,让人不敢靠近。

  “近段时间,村里不少村民在建房子,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比较严重,一些排水沟被堵了,疏通起来很麻烦。”牙畜村委会副主任蒋安民告诉记者,番空村村道太窄,大车进不来,只能用手扶拖拉机进村收集垃圾,一般半个月会来收集一次。“部分村民卫生意识差,垃圾不扔进垃圾桶,随手扔到房前屋后。村庄外的海榆中线也放了几个大垃圾桶,几乎每天有人清理,但村民懒得把垃圾扔到那里。”蒋安民有些无奈。

  “从今年4月份起,五指山市给我们村委会7个村民小组分别配备一名保洁员。”蒋安民说,保洁员只负责打扫主干道,也不是每天都打扫,番空村建房的村民多,村道保洁难度大,加上最近是农忙时节,保洁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本报五指山5月28日电)

  记者手记

  卫生“紧箍咒”需常念

  -易建阳

  走进五指山市番空村,村口刻在石头上的“文明生态村”几个大字仍清晰可辨,可是从村内的环境卫生来看,文明生态村已经名不副实。

  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这种文明生态村环境卫生退化现象,在五指山市并不是个例。在建设文明生态村时,政府和民众均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上到市政府,下到乡镇和村委会,都非常重视——硬化村庄道路、安装健身设施、建文化室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原来的一些陋习又反弹了,垃圾乱扔、污水乱排、家禽散养……

  现状实在让人惋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易,坚持更是艰难,因此也尤为可贵。不仅仅是政府要建立长效机制,保障资金、设备、人员配备到位,村民的卫生观念也需常念“紧箍咒”。如番空村村口就有多个垃圾桶,每天都有环卫工清理,可是村民就是不愿意将垃圾带到村口,令人叹息!

  五指山市毛阳镇唐干村,路口摆放着垃圾桶,村道整洁宽阔。本报记者武威摄

  红榜

  五指山毛阳镇靠制度优先保障垃圾转运经费

  村民自觉收集垃圾及时清运

  -本报记者易建阳 通讯员王斌

  5月20日上午,五指山市毛阳镇唐干村,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村内宽阔的水泥路边有立体垃圾桶和果皮箱,几乎见不到垃圾。整洁干净的环境,得益于制度的保障,垃圾得以及时清运,也得益于村民的自觉,把垃圾主动收集归拢。

  据了解,唐干村现有村民92户,447人,村内目前有两名保洁员,现年61岁的王元良和62岁的王良珍,他们俩早上6点多就起床,开始清扫村道。“从去年4月起,唐干村建设了一批猪圈,村内结束了生猪放养史。”王元良告诉记者,这对村内环境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去年,唐干村在五指山市30多个村庄卫生评比中,夺得第一名,五指山市对该村奖励3万元。

  记者还看到,唐干村猪圈整洁干净,几乎没有臭味,猪圈旁还建了三级化粪池,村内的垃圾池也设在附近。“我们每天把清扫出来的垃圾先集中倒到垃圾池里,镇政府每月都会派垃圾车来村内转运。”保洁员王良珍告诉记者,村里每月给他补贴300元,由于唐干村卫生做得好,受到市里表彰,村里今年给他奖励1200元。

  “近3年来,唐干村变化很大,村民乱丢垃圾的习惯改变了,各家各户都会自觉把垃圾收集起来,倒进垃圾桶。”村民王明辉告诉记者,村民发现村道上有垃圾,一般都会弯腰捡起来。

  毛阳镇是五指山市人口较多的乡镇,有15000多人。毛阳镇环卫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指山市给毛阳镇配了4辆车,两辆垃圾压缩车,一辆拖拉机,一辆铲车,主要用于转运镇上以及唐干村、什益新一村等附近村庄的垃圾。“我们镇里的垃圾收集、转运费来源于镇上店铺的卫生费以及镇里的补贴,为了让镇上垃圾能及时转运出去,毛阳镇在经费上优先保障。”

  从毛阳镇前往五指山市区,要路过什益新一村,该村利用这一优越条件,利用毛阳镇垃圾转运车,将村内垃圾及时转运出去。“我们把村里的垃圾用垃圾桶装好放在路边,一旦装满了,前往市区的垃圾转运车就会停下来,村民和司机配合,一起将垃圾顺路拉走。”什益新一村村民王金萍告诉记者,村里每周四开展一次大扫除,平时村干部也上门宣传,要求各家各户注意自家房前屋后卫生。

  “五指山市给每个乡镇都配备了垃圾转运车,乡镇以及乡镇周边村庄的垃圾都能及时转运处理。”五指山市城管局环卫站站长朱进丁告诉记者,这为乡镇及周边村庄环境卫生面貌改善提供了保障。(本报五指山5月28电)

  27日,三亚师部农场路垃圾遍地。

  28日,三亚师部农场路垃圾被清理。本报记者武威摄

  整改

  三亚多部门联合清理师部农场路垃圾

  本报三亚5月28日电(记者林容宇)本报今天报道的三亚市师部农场路南新农场10队至槟榔村路段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引起三亚多个部门的关注。今天下午,三亚市园林环卫局、凤凰镇环卫站、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监察支队以及三亚市水务局等4个部门立即采取行动,对该路段垃圾进行清理。

  据悉,该路段属南新农场、吉阳镇、凤凰镇三方交叉管理,在管理划分上比较模糊,附近有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也是整治违建的重点区域,村民习惯随意将垃圾倾倒在路边。

  “我们已经调来了翻斗车、挖掘机进行清理,已经运走了两卡车的垃圾,我们还会对整个路段的垃圾进行清理。”凤凰镇环卫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三亚水务局与三亚市国土环境监察支队的工作人员也赶来现场进行查看。三亚市国土监察支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河流属于泄洪河流,水源保护区位于大坝的上方,由暗管直接输送到水厂。“沿河堆放的垃圾不会直接对饮用水产生污染,但也会协同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清理。”三亚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尽最大能力保障市民饮用水安全。

  据悉,明后两天,吉阳镇、凤凰镇环卫站将对该路段的垃圾进行地毯式清扫。

  各单位分片负责整改

  琼海全市“通缉”卫生死角

  本报嘉积5月28日电(记者蔡倩 特约记者王仪)“以前从这里路过都要捂住鼻子,现在又干净、又漂亮!”琼海市中原镇九曲江桥头,陈阿婆指着曾经的“垃圾坑”、现在的“小绿地”,喜笑颜开。

  九曲江更清,槟榔林更绿,垃圾坑去无踪。5月23日,本报以《垃圾坑伴绿水不相称!》为题报道了九曲江桥边乱倒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此,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两次作出批示,要求相关负责人牵头组织整改。符宣朝表示,已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全覆盖的琼海,不能出现卫生死角!

  今天,记者在九曲江桥头看到,垃圾坑已被清理干净,并在原处植上了草皮,配置了两个垃圾桶。

  据了解,5月24日,中原镇主要领导带队,对九曲江桥边垃圾死角和山仙村垃圾带进行了清理、转运,并进行了消毒、绿化,并增设了垃圾桶。

  5月26日,琼海市委办、市府办发出通知,要求各镇(区)和市直相关单位,要举一反三,寻找差距。“各单位都有卫生整改的负责对象,水务局负责万泉河沿岸、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潭门渔港、城市管理局负责嘉积镇……一定要确保不留任何卫生死角。”

  琼海市委督查室负责人介绍,6月初,琼海将对各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情况在琼海全市进行通报。

  @芒果肠

  三亚市渔村路与渔村路四巷三岔路口,垃圾无人收集转运,臭气熏天。

  @china红树林

  美丽的海南是旅游胜地,在农村,由于没有像城里一样的垃圾箱、保洁人员,会造成垃圾围村。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培养乡亲们爱清洁、不乱丢垃圾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学习城里垃圾处理的经验,配备垃圾箱和环卫工作人员,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谁也别跟我说话

  每个村专门配一名保洁员,一辆收集运送垃圾的专用车(如三轮车或小卡车)。在垃圾处理方面做到定点收集,在街道安放美观大方实用的垃圾箱。这样,农村的垃圾能及时清运,再集中处理。在制度的保障下,不少农村定会焕发美丽容颜。

  @昌江阿强

  在每个村设垃圾焚烧点,主要焚烧那些秸秆、树枝、树叶等。而不易焚烧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如塑料袋等)的垃圾,集中运送到镇里,镇里设相应的处理地点和处理方案。对于离镇里较远的、运送有困难的村庄,也应考虑相应方案。这样垃圾可以及时得到处理,还村民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

  @芝士蛋糕

  造成“垃圾围村”:一方面是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如今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发展进步了,但环保意识却没有相应提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无法满足现有状况。另一方面,农村的公共服务严重缺失。农民消费水平提高了,垃圾增多,但配套的公共服务没有跟上。

  @海口东寨港

  一些农药瓶子、不容易降解的塑料农膜等垃圾是农村主要的垃圾形式,针对这些垃圾,应该像城市一样建一个专门的收集这类垃圾的垃圾箱。此外,应扩大宣传,让乡亲们明白这类垃圾的危害性,不乱丢这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镇或县集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