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年海南摸清可移动文物数量 近三分之一亟待修复

03.05.2017  11:23

      原标题:历时4年,我省摸清可移动文物“家底”

      可移动文物10万余件珍贵文物中 近三分之一亟待修复

      新认定文物主要集中在琼崖革命、农垦及华侨生活生产、反映我省历史沿革行政建制方面

      我省文物藏量共计55482件/套,文物实际数量达108856件,本次普查新认定文物12202件

      全省珍贵文物中

      一级文物179件

      二级文物493件

      三级文物2585件

      4年投入资金1300万元,投入多方人力1400余人,确认我省可移动文物10万余件……近日,随着第一次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我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正式收尾,我省可移动文物“家底”首次清晰展现。

      海南黄花梨、南海海域沉船海捞瓷、琼崖革命文物……这10万余件可移动文物,生动地展现着海南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等。在此次普查过程中,新认定的文物主要集中在琼崖革命,农垦、华侨生活生产实物,以及反映我省历史沿革、行政建制等三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历史记忆在我省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分散地留存在我省广大国有单位之中,通过这次普查,我们把这些散落的记忆找到,将更好地保护起来。”省文物局局长苏启雅说。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我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同此前开展的三次文物普查不同,这一次的普查调查对象为可移动文物,调查范围扩展至全国所有国有单位。”苏启雅介绍,借本次普查工作契机,我省全面开展了文物定级工作,包括海南农垦博物馆、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新认定的、非文物系统内单位也参与了定级工作,这对我省扩大文物保护范围、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系统”也在此次普查期间建立起来。该系统整合了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文物数据,并对文物定级工作的办理流程进行了信息化构筑,便于对全省文物数据进行动态化、标准化管理,为我省文博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自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的文物保护工作稳步前进,取得成效。然而,由于文物工作整体基础较弱等原因,文保工作仍面临着诸多考验。以此次普查结果为例,普查员在普查过程中就发现一些文物的保管条件仍不够理想。

      除了一些硬件上的不足,由于专业人才、技术等资源的匮乏导致的文物修复工作难以全面展开,也成为我省文保工作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据悉,我省的珍贵文物藏品中,近三分之一亟待开展修复工作。但是,由于我省几家大型文物收藏单位尚未取得珍贵文物的修复资质,导致目前这些珍贵文物仍不能得到修复。

      近日,省政府正式出台《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国际旅游岛的文物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文物保护范围,加大对系统外文物收藏单位的扶持力度;加大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引进培养专业文物修复人员,争取尽快取得珍贵文物修复资质的赋权。同时,与省外具备修复资质的机构合作,分批次开展我省珍贵文物修复工作。”苏启雅表示。

      新认定文物

      1

      1955年爱国华侨雷贤钟先生运送胶种的木箱

      这只木箱是爱国华侨雷贤钟先生的遗物,反映二十世纪初新中国反橡胶封锁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美英帝国主义已对我国实行封锁,为争取橡胶自给,雷贤钟先生用此木箱装载,冒着生命危险护送优良橡胶品系的种芽回国,成为新中国扩大种植橡胶树的优良种源。

      2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掠夺海南矿产资源档案和图纸

      日军掠夺海南矿产资源期间遗留下来的矿山勘查、开采资料和水电力设施的设计图纸,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掠夺海南的铁证。

      3

      民国时期保亭县政府印

      方形铜印,据其铭文推断,它是由当时的民国政府国家印铸局统一铸造的篆文官印,有统一的形制和统一的编号,下发到各级官办机构使用。此类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县印在我省属首次发现。

      可移动文物中瓷器超两成

      陶器

      2816

      2.59

      瓷器

      23370

      21.47

      铜器

      2764

      2.54

      石器

      石刻

      砖瓦

      1418

      1.30

      书法

      绘画

      2002

      1.84

      织绣

      2435

      2.24

      古籍

      图书

      7161

      6.58

      文物类别

      文物藏量(件)

      占比(%)

      省民族博物馆馆藏丰富

      单位名称文物藏量(件/套)实际数量(件)

      1.海南省民族博物馆667431083

      2.海南省博物馆2498329431

      3.海口市博物馆27529028

      4.定安县博物馆58937945

      5.海南农垦博物馆29084564

      6.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5144392

      7.文昌市图书馆38074053

      8.文昌市博物馆774005

      9.万宁市博物馆1792232

      10.儋州市第一中学18261826

      海口五指山“宝贝”多

      行政区划文物藏量(件/套)实际数量(件)

      1.海口市3095043373

      2.五指山市673431144

      3.文昌市39358154

      4.定安县58937945

      5.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5744627

      珍贵文物

      1

      清张岳崧行书轴

      清代海南探花、著名书画家张岳崧作品。此轴书法风姿绰约,飘逸潇洒,运笔轻快,简约精细,笔锋起伏变化,顿挫转折,生动灵秀,韵味幽淡自然,有文人雅逸之风采。

      2

      清黎族八蛙铜锣

      铜锣敞口、浅底,锣面上铸有八耳,挂耳上铸饰有小青蛙,在民间称之为“宝锣”。被视为贵重的珍宝,是权力、地位、财富和威望的象征,也作为民间乐器、宗教器具和传信工具使用。

      3

      民国时期黎族哈方言人纹图案集木棉被

      为手工织绣,用蓝色、褐色木棉线以挑花单面织法把乌龟纹、人纹、鸟纹等有规律地织于背面,花纹大小不一,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和丧葬。

      4

      民国时期牛角军号

      本是黎族吹管乐器,民国期间,陵水县农军同国民党反动政府开展战斗中作为军号使用,是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建立的重要见证。

      5

      清康熙青花开光山水纹凤尾尊

      此尊造型端庄秀美,线条流畅,青花发色沉静,且胎质细腻坚致,釉面浑厚洁白,为康熙朝典型风格。

      首次普查历时4年采集文物信息108856件

      2013年9月—12月

      开展文物普查摸底调查工作,反馈文物收藏单位44家

      2014年1月—5月

      印发普查藏品总账、分类账、藏品资料卡,开展文物普查宣传工作

      2014年5月—7月

      开展摸底调查回头看工作,对收藏文物可能性大的单位开展复核工作,反馈文物收藏单位增至72家

      2014年7月—12月

      开展文物认定工作,新认定33家单位12202件藏品列入文物信息采集范围,全省文物信息采集总件数确定为108856件

      2014年10月—2015年12月

      完成全省文物定级工作、全省108856件文物的信息采集、审核和上报工作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