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记者称慰安妇被迫 反课纲者也抗议?

19.08.2015  18:42

  中新网8月19日电 台湾《联合报》19日刊文称,台湾岛内为课纲争议闹得不可开交,家人反目,同胞成仇;此时,听到安倍为殖民侵略历史轻描淡写的道歉,正反衬了反课纲学生的天真。日本在亚洲的侵略,除了史观差异,不能不看到国际政治因素。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大篇幅讨论东亚的历史教训与“国族主义“竞争,正是以各国、各地区的教科书内容为分析对象,强调日本和中国、韩国关系如何受到共通的苦涩过往所萦绕,包括了日本并韩、侵华的历史。被侵略者从民族情感来说,纵然对今日年轻人已是“曾祖父时代”的往事,但许多人仍有“可原谅但不可遗忘”之痛。

  该文说,外籍记者着眼于现今的国际政治角力,例如,日本虽早就为发动战争而道过歉,但政治领袖却一再去参拜靖国神社,以至于“认错”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又如慰安妇问题,金融时报使用了“被日本军方强迫成为性奴隶”的字眼,还配上韩国人手捧慰安妇阿嬷遗照寻求公道的图片。

  文章表示,这样的报道,令人读来心情沉重,真有“天地不仁”之感。台湾在区域政治的角色日渐褪色,且未积极参与“向日本人讨公道”的行动,因此在此报道中未特别受到着墨。但令人好奇的是,闹得天翻地覆的反课纲学生若有机会读到这篇报道,对于外籍记者描述慰安妇乃由日军“强迫变成性奴隶”之事,是不是也会为“强迫”二字向外国媒体抗议?

  分析指出,是否“反中”或“亲日”,或属个人选择;但有一些历史事件,不只是“诠释”角度的问题,而是有事实、有真相、有公道的。反课纲学生为抗争而涕泗纵横,公众之前斥“‘教育部长’无耻”,俨然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但是,这些个人委屈若与当年慰安妇之屈辱相较,宁非轻如鸿毛?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