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4户贫困户脱贫有了“私人订制”

23.03.2016  12:06

海口琼山区精准扶贫“马上就办

1064 户贫困户脱贫有了“私人订制

 

  本报记者 叶媛媛  通讯员吴清洲 林先锋

老乡,我是你的‘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人,以后你的脱贫任务就包在我身上了。”3月19日、20日是双休日,但在海口市琼山区各镇各村,随处可见区三套班子领导、机关干部进村了解贫困户脱贫意向,为制定帮扶计划而奔忙的身影。

60个小时,对接1064户贫困户,帮助4593名贫困人口制定脱贫计划。琼山区党员领导干部以“5+2、白加黑”的精神和“马上就办”的效率,上演了精准扶贫的“速度与激情”,此举赢得了广大贫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

老百姓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各个村庄地区的实际情况也不一样,琼山区的扶贫措施不能千篇一律。”琼山区区长陈昊旻说,过去的扶贫,老百姓很大程度上属于“被动”扶贫,政府扶持什么项目,老百姓就生产发展什么。由于扶贫产品存在同质化,市场往往会出现饱和,老百姓获得经济效益比较差,“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象,动摇了老百姓的脱贫意志。

今年,琼山区在制定扶贫计划时及时调整了扶贫方式,强调突出贫困群众的主观意愿,要求通过因地制宜的特色扶贫,达到脱贫目标。为此,3月18日上午,该区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将全区1064户贫困户通过结对帮扶方式,“一对一”安排到具体的联系单位,项目责任人,要求全区三套班子领导、机关干部两天内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帮助贫困户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计划。

截至3月20日下午3时,距会议结束仅仅60个小时,琼山区58个扶贫工作责任单位、452名干部深入全区7个镇,67个行政村,396个自然村,走访调查1064户贫困户,听取他们的脱贫想法,全区1064户贫困户全部做到“一人一本台账、一个人脱贫计划、一个帮扶项目、一套帮扶措施、一名帮扶责任人”。

六大措施让群众摘贫困帽

我家有劳动力,就是缺少生产资金,陈主任决定支持我养羊和种植辣木,我们一定用心做好,争取早日脱贫。”红旗镇墨桥村文昌村小组村民周业富激动地向记者介绍,他家中共有7口人,由于家中老人身体有恙,需经常看病吃药,因此,一直以来周家没有多余的资金发展生产。

就在这几天,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国强结对帮扶周业富后,通过不断走访调查,根据周业富的脱贫意愿,结合红旗镇养羊和种植辣木行情好、利润高的情况,决定支持周业富养殖5只羊和种植3亩辣木,通过勤劳致富实现脱贫。

大坡镇是该区东南边偏远的乡镇,该镇有22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单位区委宣传部经过深入研究,决定引导22户贫困户入股海口王峰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山羊养殖。22户贫困户入股资金由政府解决,按每户5只种羊1万元算,合作社负责种羊的饲养、防疫、管理、销售,贫困户每户每年净分红1000元,五年后返还本金(或种羊),或继续入股合作经营。

我们签了合同,由合作社帮我们养羊,每年年底有固定的分红外,我们还可到合作社打工学技术,赚工资,这样不仅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还不用承担养羊过程中的生死病害风险,政府真是为我们想得周到。”大坡镇福昌村大吉村小组贫困户徐月芳说,做梦都没想到有这样的好事。

一对一”帮扶,不仅可帮助贫困户脱贫,还有益加深干群关系。

除指定专人负责包户帮扶外,该区还将实施旧州镇雅秀村和旧州村、甲子镇琼星村、三门坡镇清泉村、云龙镇云岭村等五个村庄“整村推进”脱贫计划。该区副区长王敏介绍说,琼山今后将主要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的要求,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攻坚扶贫、医疗救助解困扶贫、低保政策兜底扶贫等六大措施,让贫困群众尽快摘掉贫困帽,2017年实现全区全人口脱贫。

(本报海口3月21日讯)

 

(本文摘自《 海南日报 》2016年3月22日  A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