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李崇禧金道铭等官员出问题因监督乏力

07.08.2014  13:23

  中新网8月7日电 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黄晓薇今日表示,曾经担任过省纪委书记的王华元、李崇禧、金道铭等干部出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主观上拒绝接受监督、客观上监督乏力。

  7日上午,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黄晓薇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以“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王岐山提出的“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这一重要命题的意义,黄晓薇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是为了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检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否过硬,标准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十六个字:“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王岐山提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是以外在压力倒逼、激发纪检监察干部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使我们主动把自身放到聚光灯下,在各方面的监督中考校自我、提升自我。

  第二个方面,是为了解决“灯下黑”的问题。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各级纪委要解决好“灯下黑”问题。这方面,在纪检监察系统也发生过一些发人深省的案例,比如,曾经担任过省纪委书记的王华元、李崇禧、金道铭等。这些干部出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主观上拒绝接受监督、客观上监督乏力,使得权力运行偏离了正确方向。解决“灯下黑”,必须直面“由谁来监督纪委”的问题。

  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天然的“避风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备天生的“免疫力”。在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面前,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做到心存敬畏、常怀戒惧,必须自觉接受党组织、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确保监督权始终在制度的笼子里规范有序运行。

  第三个方面,是为了更好地监督执纪问责。监督执纪问责是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面对反腐败斗争的艰巨任务,面对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厚望,我们必须始终如履如临,来不得丝毫懈怠。正人必先正己。只有自己站得稳、立得端、行得正,才能保证监督执纪问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信赖,不断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