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改院院长迟福林建言:构建海南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

01.11.2015  20:07

  “面向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海南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明显大于挑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如是理解海南在其中的位置。

  今天在海口开幕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新兴经济体”2015新兴经济体智库年会上,迟福林认为,“十三五”期间,海南在拉动消费、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开放经济等方面有很好的机会释放这座宝岛的巨大潜力。

  新趋势下提升海南吸引力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仍处于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强调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迟福林认为,这意味着发展的趋势、结构、动力都呈现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比如,消费结构将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中国制造”将从生产型制造业为主向服务型制造业为主转型,规模城镇化将加快向人口城镇化转型。

  “随着中国发展环境和趋势的变化,海南的一些发展优势有望得到更好发挥。”迟福林认为,首先随着中国消费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旅游、健康养生等服务型消费将迎来明显提升,对旅游、健康等资源优异且产业基础较好的海南来说,无疑将迎来一个更大的市场。

  其次,五中全会公报强调,坚持开放发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凸显了我国对外开放大格局。迟福林表示,海南正处在我国对外开放前沿,一定要做好对外开放的大文章,尤其是以南海周边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海南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十三五”期间,海南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有更好的条件,可以加快建设各类特色产业城镇、美丽小镇、健康小镇,促进协调发展。

  此外,“海南也面临众多挑战,核心是改革开放能否有新突破。”迟福林建议,我们要在加快经济转型、寻求发展新动力的行动中迎接各种发展挑战。

  新结构中加快构建产业基础

  迟福林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基本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这为海南正在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支撑长远发展的合理产业基础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海南较早确立了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转型目标,在地方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海南完全有可能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完全有可能通过服务业发展吸引国内外消费,使消费成为拉动海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他说。

  “健康中国”建设是五中全会公报中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迟福林认为,就具体产业来说,健康养生产业将是海南“十三五”期间要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通过打造“健康海南”,不仅提升海南旅游的品质,也将提升海南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新动力里凸显海南绿色优势

  主动适应和引领“十三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环境,构建产业新结构,离不开新的发展动力。在迟福林看来,除了释放消费潜力,“绿色发展”理念也是海南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

  “海南在绿色发展上已经先行一步。”迟福林说,海南省委省政府几年前就确立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这一战略既符合海南实际情况,又符合中国发展的大趋势,是海南在“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优势所在。

  “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当一部分是要解决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问题。”迟福林说,充分发挥绿色优势,构建海南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我们完全有可能、有条件在绿色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