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努力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做出更大贡献

21.03.2017  19:04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指出,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要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一年来,全系统不辜负时代要求、不辜负党委政府期盼、不辜负农民群众信赖,精心谋划,奋力推进相关重点工作和关键领域的改革,取得了良好开局。2016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9941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利润47.97亿元,增长3.2%,上交税费31.85亿元,增长18.4%。省总社荣获2016年度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省级优胜单位一等奖,连续12年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省级优胜单位前三名。

  (一)强化基层社建设。把加强基层社建设作为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抓两头、搞试点,创建“三体两强”基层社示范社、改造薄弱基层社、探索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年初,省总社对全省基层社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建档立卡,完善基础台帐,基本上摸清了全省基层社的人员、资产、运行情况。省政府办公厅首次就加强基层社建设印发了《意见》。为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省总社在全系统部署开展“千个乡镇基层供销合作社推进为农服务工作行动计划”,推进“六个一”活动,在泰州举办了基层社建设培训班,研究推进基层社建设。各级供销社坚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初步探索出了转型升级型、社企融合型、区域整合型、恢复重建型四种分类改造类型。召开专题座谈会,部署在全省9个乡镇基层社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试点工作,重点在生产合作、信用合作、消费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东台市时堰为农服务联合社、兴化市临城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句容市郭庄农村消费合作社三种“农综社”建办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农民为主体、综合性和合作社”三大特征。2016年,全系统创建“三体两强”示范基层社50个,改造薄弱基层社105个。全省基层社实现销售1708亿元,同比增长28.1 %,超出全省供销社系统销售额平均增幅21个百分点。

  (二)推进以土地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土地托管作为拓展经营服务领域的“重中之重”,深入调研,积极谋划。召开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制定下发指导意见和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推动全系统以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为目标,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依托社有龙头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联合社,按照农民需要什么服务,供销合作社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流转、全托管、半托管、定制式个性化等形式多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目前,全系统建办庄稼医院9088个,规模化服务面积达450万亩。积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广苏州市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经验。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功能,提升水平,扩大销售,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全年农产品交易额1900亿元,增长16%。大力推动“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组织召开“2016海峡两岸(江苏)名优农产品展销会”新闻发布会,首次增设省定经济薄弱村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专区,为经济薄弱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售搭建平台。“农展会”上,14个县(市、区)与省内外“十大”超市、“十大”市场、“十大”电商、“十所”高校签约项目26个、协议金额超4500万元。

  (三)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提升流通服务功能的“重中之重”,以“线上交易、线下配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按照市县有运营中心、乡村有服务站点的总体思路,通过自建平台、借助第三方平台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农村电商发展。省总社成立先农电商公司,打造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地平线”。目前已有62个市县供销合作社在“地平线”开设“名特优农品馆”,实现交易额55亿元。积极实施农村流通网络信息化改造,大力推进服务站点建设,推进以经济薄弱村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服务社“一院两超三站”(庄稼医院,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电商服务站、物流配送服务站、基础金融服务站)建设。全年改造提升农村综合服务社165家。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加强与社有企业对接,加强与农村综合服务社、基层社、合作社对接,奋力打造上下贯通的“网上供销合作社”。目前,全系统创办电子商务公司89家,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经营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分别有263家和357家,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170亿元,增长224.8%。

  (四)加快社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将完善行业指导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双线”运行机制作为重要方向,切实加强社有资产监督管理。省总社成立有外聘专家参加的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管资本为主管社有企业。紧紧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项重点任务,制定十项方案和行动计划,实行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指导社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综合服务社、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建设。2016年,全系统社有法人企业实现销售总额5727亿元,占全系统销售总额的57.6%。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1家、50-100亿元的企业3家,过10亿元的企业49家。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方向和路径越来越明确,发展的势头看好。全系统要自觉践行为农服务宗旨,不等不靠、敢想敢干,自强不息、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善作善成,力求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在服务“三农”工作和全局工作中发挥作用、做出贡献。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做好供销合作社工作,主动与不主动大不一样,争取与不争取大不一样,尽力与不尽力大不一样。必须紧紧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加快改革,聚力创新,老本行做出新文章,原来的基础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点上的经验变成普遍性的做法,做到老树开新花,旧貌换新颜,用不断创新再谱供销合作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2017年全系统将紧紧围绕“两聚一高” 战略部署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层次和水平,着力加强基层社建设,着力深化社有企业改革,着力发展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子商务,着力提高供销合作社社会影响,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一)持续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继续推进“农综社”试点工作,认真总结东台时堰、兴化临城、句容郭庄等9个试点基层社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吸收农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入社,通过资本合作、生产合作等方法,把区域内为农服务力量吸聚到一起,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综合性服务。建立健全按交易额返利和按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体现合作经济组织属性。选择实力较强、运行较好、为农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基层社,按照自主经营实体、农民社员主体、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体和综合实力强、为农服务能力强的总体要求,打造“三体两强”示范基层社40家。不断拓展基层社经营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提升服务水平。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社有企业投资、自筹资金、吸纳社会资本、农民社员入股等多种方式,推进薄弱基层社改造,促进基层社发挥组织功能,巩固服务阵地,增强服务能力。全年按照“六有”标准改造薄弱基层社100家。围绕精准扶贫,重点抓好160家省定经济薄弱村农村综合服务社提档升级,着力实现“一院两超三站”基本功能,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二)大力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升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服务形式和内容上,瞄准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一个或几个环节、多项或全过程开展服务,新增社会化服务面积100万亩。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发展运行机制,加快县域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基层经营服务网点信息化改造,特别要把建设电商服务站作为农村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重点之一,加快乡村服务站点建设。发挥系统整体优势,打造上下贯通的“网上供销合作社”。全年实现电商销售200亿元。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原则,做好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试点,构建高效、便捷的农药统一配供网络。推广苏州市吴中区和昆山市农药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好经验好做法,做好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工作。推进精准科学施肥施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参与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试点,更加注重农产品市场冷链物流、仓储运输、质量检测、电子结算、信息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方向,建立更加灵活、更加完备、更加符合合作经济特点、更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联合社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通过以股权投资下级社、扩大成员社、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组建产业联盟、推进校企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途径,加大开放办社的力度。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运行机制,厘清行政管理、行业指导和经济发展的职能边界。积极探索组建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按照理事会授权,以管资本为主,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在此基础上,组建社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负责社有资本的战略管控、产业培育和投资方向,对投资企业按出资比例行使股东权利,市场化运作,以企业管理企业。创造条件,设立供销合作发展基金,整合和发挥全系统网络与资源优势,加大对供销合作社实体经济的投入力度。

  (四)推动社有企业转型发展。以机制要活、定位要准、业态要好为方向,不断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增强社有企业发展活力和带动力。农资、棉花、再生资源等供销合作社传统企业要深耕主业,多元拓展,加快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加快社有企业股份化改造,加快全资企业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实施社有资本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