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在巴黎大会前夕盛赞中国“榜样”

29.11.2015  20:55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1月25日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29日至11月30日赴法国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并在随后的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阐述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张。届时,来自195个国家和欧盟的代表将聚首巴黎,旨在努力达成一项“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确立2020年以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框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30日曾在访法期间宣布,中国政府已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任,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还将继续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在抵御风险、预测预警、防灾减灾等领域向更高水平迈进。

  中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如此大的努力,体现了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那么,国际社会又是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国的参与呢?

  “十三五”规划减排力度空前

  中国对待气候变化“非常认真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日前被问到“哪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可称榜样”时答道,中国采取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具有榜样意义。他强调,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确定,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这些都表明中国在对待气候变化问题上“非常非常认真”。

  英国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等机构数月前发表报告预测,中国碳排放的峰值会提前到来,并认为中国减排成效不但对发展中国家有示范作用,也有助于为巴黎大会营造“建设性氛围”。报告作者格林说:“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它不但能实现强劲且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同时也能致力于降低碳排放。这对许多国家来说都非常值得参考,因为它们也在探寻一条可平衡两者关系的发展道路。” 他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态度从来都是严肃的,并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2006年到2010年5年间共淘汰小火电机组近7000万千瓦;与此同时,治理空气污染和发展新能源的措施也在紧锣密鼓地出台,投资达上万亿元人民币。而此次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更进一步提出到2030年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中国‘十一五’期间的减排力度已经空前,‘十二五’期间的减排力度更大”,由此可见“十三五”的力度之大。

  15年内多次访华的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中国领导层和人民都已认识到治理污染是当务之急,对污染宣战,实施各种法律法规。中国可能用比上个世纪其他国家更短的时间,摆脱严重的污染状况。” 他认为,尽管中国几十年的污染不可能一夜间解决,但中国提出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愿景,“十三五”规划有意通过更多措施减少碳排放,使治污取得快速进展,“前景可期”。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