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体育课“不打折”须配套支撑

16.05.2016  04:25

  记者5月9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各地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推进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及冰雪等特色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5月10日人民网)

  青少年体质健康一直备受舆论关注,保证学生具有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已经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体育课时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做到丝毫不许打折,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间,这考验着职能部门和教育机构的善治智慧。严禁中小学校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窃以为还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支撑,才能确保一纸规定更好地“落地生根”。

  近年来,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于是把学生做课间操、上体育课的时间也剥削掉,学生的体育课一度陷入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体育课时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中小学生体质总体上略有上升,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中小学生体质达标率呈下滑趋势,体育锻炼普遍缺乏,体质健康不容乐观。只要通过比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仍有不少中小学生的形态和运动能力指标劣势明显。因此,要谨防体育课在实际操作中变形走样,必须祭出相应的配套政策加以支撑。

  首先,要建立健全评优机制,与体育课进行捆绑考核。教育部制定《标准》应该是希望能够激励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对无故挤占体育课、不落实体育活动要求的学校或教师,在评优评先方面可以考虑实行“一票否决”。相信有了评优机制的介入,体育课不受重视的局面得以较好的改良。目前全国各地普遍推行的体育中考作用凸显,河南省已将体育中考分值统一提高到70分,北京中考将体育与语数外一起作为4门必考科目之一(其它科目是选考),这些举措值得提倡和借鉴。

  其次,建立体育课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管理不到位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一环。再好的制度也须在执行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否则就成了一纸空文。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可以通过采取学校自测、教育部门审核、社会监督等方式进行专项督导评估,充分发挥督评作用。只有具备了可操作性的督评制度,才能准确把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防止体育课时间在实际执行中“短斤缺两”。

  第三,要严格实施学生体质健康行政问责制度。一旦有了问责的跟进,可以有效改变体育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改变无人问责,无从问责的局面,牵住了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牛鼻子。有专家建议将此举提高到反腐败的高度来认识,对于不称职、不作为的校领导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实行问责制。不难看出,问责是落实制度的一把尚方宝剑,要形成长效态势,使之起到震慑和促进的作用。

  一言概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必须有配套措施作支撑。配套措施不仅能够推动体育课执行的力度,而且能够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说到底,体育课能否抓得好,关键在于落实。而落实必须要靠相应的配套措施“兜底保障”,方能让不打折的体育课真正“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