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深化改革破解监管“四难” 提升监管工作水平

04.07.2016  08:49

  长期以来,监所“收押难、投送难、转送难、会见难”等问题是公安工作中的一块“硬骨头”。为有效破解难题,确保全省公安监管场所“收得下、管得住、送得出”,积极护航G20杭州峰会,浙江省公安厅主动作为,以深化改革的决心和行动,与省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司法厅、禁毒办、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省律协等部门联合出台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收押、投监工作,整体提升了全省公安监管工作水平。

  长期以来,监所“收押难、投送难、转送难、会见难”等问题是公安工作中的一块“硬骨头”。为有效破解难题,确保全省公安监管场所“收得下、管得住、送得出”,积极护航G20杭州峰会,浙江省公安厅主动作为,以深化改革的决心和行动,与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司法厅、禁毒办、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省律协等部门联合出台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收押、投监工作,整体提升了全省公安监管工作水平。

  主动作为 分工走向精细化

  从7月起,原来犯罪嫌疑人入所五项健康检查由办案部门承担的惯例将改变,浙江省各看守所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使分工走向更加精细化。这项举措成为破解公安监管部门“四难”问题的突破口。

  “责任多担一点、工作多做一点、服务多想一点,把自己能做的都做好,不仅是推进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也是体现主动、争取支持的最好方法。”浙江省公安厅监管总队总队长伍建利表示。今年年初,他带领总队班子和业务支队负责人走访省监狱管理局、省戒毒管理局,主动上门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在监管具体工作上立足自身,着力为办案单位减轻负担。

  从4月底开始,浙江省公安厅相继与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司法厅及省禁毒办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罪犯投送收监工作的通知》等4个文件,为有效解决监管部门“四难”问题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规范。

  针对当前看守所办理律师会见手续时存在的各种争议问题,浙江公安监管部门出台“十个不准”和“十项服务”规定,充分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依法享有的权利。“十不准、十服务,简洁明了,实在有用,为省公安厅监管总队点赞。”浙江省律协刑委会主任徐宗新认为,这些规定通过规范看守所办理辩护律师会见活动,打通了律师“会见难”的“最后一公里”,有力保障了律师的执业权利。

  安全升级 医疗实现专业化

  “四难”问题产生的核心关键在于安全,主要在于监所医疗条件无法满足应收尽收。2014年11月,公安部在浙江省长兴县召开全国公安监管医疗专业化建设现场会,推广公安监管的“长兴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形成公安监管场所负责监管安全、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医疗卫生的分工明确的专业化运作机制。

  从2015年开始,浙江省按照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抓住监管安全纳入对党委政府平安考核的有利契机,在全省迅速全面推开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仅用一年半时间,全省先后投入医疗卫生经费1亿余元,在180个监管场所全面完成了监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任务,实现突发疾病死亡率、因病死亡率“双零”。

  据统计,2014年以来,浙江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用于监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所有监管场所均在相应医院开通绿色通道、设立监管专用病房。杭州、温州成立了监管医院,宁波建立监管专用病区;温州监管支队提出打造“1+N”模式的监管专用病房网络,做大做强“1”个监管医院,承担全市看守所86.4%的所外住院治疗任务,有效解决“在押人员因病住院难”和“病残嫌疑对象羁押难”两大难题。

  部门对接 协调走向机制化

  “转送难”一直是困扰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的瓶颈问题。今年以来,浙江各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超容量收戒、超负荷运转现象突出,9家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有7家超容量收戒,床位使用达到122.57%。

  省公安监管部门建立了加强戒毒人员转送对接工作、加强病残吸毒人员收戒力度、加强女性戒毒人员收戒工作、规范戒毒人员物品管理等六个方面11项机制,明确了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执行满3个月的戒毒人员应及时转送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继续执行。3月底以来,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成功转送戒毒人员213人,严重超容情况得到了缓解。

  在“收押难”问题上,省公安厅与省监狱管理局统一了监狱依法收监相关规范标准,明确了收监法律材料,建立看守所与相关监狱负责人之间的联络沟通协调机制,对投送收监过程中的个案问题及时协商处理。除此之外,通过建立健全公、检、法、司等部门工作联络协调处理和监督机制,确定具体联络员,健全常态性的会商、协作工作机制,为解决监管“四难”问题措施的有效落实提供了长效性的机制保障。

  “我们不回避,迎难而上,对长期困扰公安监管部门的机制性问题、基层公安机关对公安监管职能认识问题、监管部门主动履职主动回应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关切问题都一一作了明确,公安监管工作朝着法治、文明、规范的方向发展。”伍建利对记者说。